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家是我們內心溫暖港灣,這也是很多人愿意步入婚姻殿堂的原因。但是,在婚后,由于各種大事小事,很多家庭一旦碰面,就只剩下爭吵,這樣的家庭氛圍,甚至令人不想回家。那么,怎樣營造良好家庭氛圍呢?建議大家先具備下面的心理要素。
1.尊重
孩子雖小,但也和大人一樣自尊心很強,父母應像對待大人一樣尊重他們的權和需求,注意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引導,使他們主動地、樂意地去做各種事情。
當發現孩子有了缺點或錯誤時,父母不能采取粗暴的態度給孩子施加壓力或說一些傷孩子心的話,更不能在眾人面前訓斥孩子使孩子失去自尊,從而產生反感情緒或叛逆心理。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微小進步,并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使孩子樹立自信心,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平和的交談讓孩子懂得他的不足之處,以及怎么改。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2.平等
現代家庭要求成員之間建立起心理上的平等關系。父母女子任何一方的優越感都會對其他家庭成員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并產生隔閡。一般來說,缺少平等精神的家庭,孩子容易養成怯懦、自卑、自私等不健康心理。調查也表明,一些容易沖動的孩子古怪多變的性情與父母經常發脾氣有直接關系。所以當父母自己心情不佳,應盡量克制不向子女發泄,對孩子做錯事時,也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
3.開放
開放就是堅持說心里話。即以家庭其他成員習慣的方式,平靜地直截了當地表現自己的心理活動。心理上的開放有益于養成孩子開朗的性格。許多人豁達大度、直言不諱、善解人意的性格與他們開放型的心理特征是分不開的。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錯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父母有一天覺得“這孩子怎么啦”的情況。
4.民主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開始對客觀世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父母在處理家庭事務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也有發言權,如家庭要購買新物品、安排節假日活動等,不妨大家一起來商量,讓孩子也說說看法,參與討論,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只有在家庭中形成民主的風氣,才能保證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僅能夠讓夫妻關系更融洽,尤其是對于有了孩子的家庭來說,維系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也是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的一步。希望夫妻朋友對待彼此的時候,都能夠保持平等、尊重,讓婚姻家庭更美滿。
推薦閱讀:男人的好媳婦標準是什么
下一篇:真心相愛的8個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婚姻6大風雨時刻 如何挺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