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般人認為學習緊張、用腦過度可引起神經衰弱,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并不多見。據了解,學習成績優良的三好學生和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確實很少患神經衰弱。相反,有一些人工作輕松,甚至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但由于精神空虛,“把人憂天”,倒發生了神經衰弱。
那么為什么確有不少腦力勞動者患上了神經衰弱呢?這里面除了個性特點之外,與學習的方法不當、目的不明確、缺乏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環境和用腦衛生都有密切關系。有人求學心切,整天捧著書本死記硬背,舍不得花時間去參加文娛體育活動,甚至占用了正常的吃飯和睡眠時間。搞不懂的問題,硬是拼命去想,解不開的問題拼命去鉆,違背了用腦衛生,結果適得其反,成績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下降,從而又可能出現心理壓力,自認為腦子笨、不如別人,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使心理失去平衡,導致頭昏、腦脹、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的癥狀。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說每天捆出一定時間參加文體活動,腦了疲勞了,就順其自然,好好睡一覺,待一覺醒來,再來工作,往往思路會豁然開朗,問題就迎刃而解。由于大腦活動有一定耐受量,超過限度就會越搞越糊涂,越鉆越不通,就會不自主地出現“自動休息”,如果違背了大腦的這個自然規律,勢必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就會引起神經衰弱。
下一篇:哪些疾病也會出現神經衰弱癥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神經衰弱綜合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