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女人離開了我,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我心里的一點點痛。”剛從廣東省某名牌職業學校二年級退學的可樂向記者攤開手臂,看到嬌嫩的手臂上六個被煙燙出的洞口,觸目驚心。她已經歷了三次“同性戀”,一次異性戀,而這“傷得最重”的第三次,令幾近崩潰的她選擇了退學。可樂告訴記者,所在學校也有同性戀圈子的地下聚會,目前圈子人數超過三十個。另外,她又加入了廣州某同性戀群,目前群內還在上中學的“圈中人”,就有上百個。
而記者向多位有多年中學心理輔導經驗的教師了解到,同性交往過密,是現今中學生中潛在的暗流。“今年我做過輔導的這類‘同性情侶’就有三對。其中兩個女孩子告訴我,雖然擁抱接吻,但并沒有生理沖動感覺!我認為,中學生的同性交往過密,大多不是真正的同性戀,只是青春期一種迷誤。”一位不愿透露所在學校的中學心理教師熊老師告訴記者。
中學生群體 走近未成年“同性戀”一族
在早年,中學生中的“早戀”現象就已被不少師長視如“洪水猛獸”,現在,這些小“拖友”們還不僅限于異性間。如果說連“早戀”都為你所擔憂,那么當你看到一個穿著校服的少女和她的女同學在暗處激吻,是否會感到更崩潰?
自殘又退學,只為“混濁的溫暖”
“和女生拍拖,感覺和男生完全不一樣,只有女生才最了解、體貼女生。”剛滿18歲的可樂表示,總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缺乏愛的環境中。她有二姐一弟,父母重男輕女,只是對小弟寵愛有加,大姐送給外人養,而自己被奶奶、太奶奶一手養大,難得才見到在外工作的父母一次,“感覺奶奶、太奶奶比父母還要親。”
上初中后,貪玩的可樂認識了好些大朋友,常濃妝艷抹泡吧,酗酒抽煙。一直以來,父母只是嚴格管教弟弟,對她很放任。
初三時,可樂在班上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想不到,后來好友因為心儀的男生和可樂往來甚密,發生爭執,過程中可樂一氣之下打了好友三巴掌,從此絕交,她感到更孤獨了。
可樂又和同班男生拍拖。但是,她覺得那男生始終不能百分百體貼到她的內心世界,很快分手,形同陌路。那時,可樂喜歡在QQ聊天室里向網友傾訴,和女生Yan聊得很投機,數周后,白色情人節到了,晚上兩人相約見面。初次見面,可樂就感到對方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個人,暢游珠江時,她情不自禁地吻了Yan。雖然Yan之前也和女生拍過拖,不過這是她的初吻。Yan是個多愁善感的女孩,父母在外,一人獨住,時常感覺孤獨,不時半夜就打電話來哭訴“很郁悶,想自殺”,拉可樂出來打游戲機,可樂總是不辭勞苦地陪Yan出來瘋狂。“如果她死,我會是第一個陪她死的人。女生都是渴求安全感的,男人能給女生的東西,我能給予更多。” 可樂認真地說。
但僅過去兩個月,Yan就有了新的男友,和可樂分手,還介紹另一個同一聊天群里的女生阿林給可樂作為“拖友”。可樂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到上海做兼職兩個月,直到父親通知他自己眼睛受傷,才在中考前兩天回來。想不到回到廣州,得知太奶奶去世了。她一連幾天將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吃不喝。也在那時,她養成了一不開心就自殘的習慣。
今年,可樂認識了第三個女友——上大二的阿度。此時,可樂的著裝打扮已經很男性化,李宇春式短發,有型的褲裝,而她也感覺,自己已習慣了和女生談戀愛,缺少個“女友”在身旁時,一定要迫切找另一個補充這段空白。可樂在百度上發帖,認識了“同道中人”阿度。雖然只是交談了一兩周,之后約出來見面第三天,兩人已在一起了。“我和阿度在一起,是想盡快忘記以前三段戀情的不開心。”可樂說。樂常在周末時帶阿度來家過夜,奶奶從不多想;可樂常買上一大堆阿度愛吃的零食,到大學城的草地上相擁而坐就一通宵。曾經有一晚,禁不住相思的煎熬,雖然囊中羞澀,可樂硬是凌晨兩點一直徒步走到早上六點,到達大學城,而阿度也拼命求宿管放她出去見可樂。匆忙會面后,可樂繼續上課,整天都昏昏沉沉的。可樂平日在學校住宿時,也會將阿度“藏”在樓梯角落里,避過宿管的巡房后,兩人就坐在陽臺或樓梯的角落里,看著夜空通宵談心。可樂還曾好幾天不吃早餐和午餐,省下百來塊買玫瑰送給阿度。
但是,三個月后,可樂無意中從朋友中得知出現了“第三者”,而且那“第三者”竟就是阿Yan。而這時,奶奶又重病入院,“我好害怕這種感覺!好像全世界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受苦!我好恐懼又像太奶奶走,阿Yan離開我時一樣!”她在手臂上留下六個煙洞,自殘五次,完全沒心思上課。一次,在學校飯堂里,她和一個女生起了爭執,女生對她破口大罵:“你這個變態女人,竟喜歡女生!”整個飯堂都聽到了,老師直接找可樂,只是說,不要影響校風。可樂感覺學校已非久留之地,流著淚辦了退學,之后在一間les(女同性戀lesbian的縮寫)酒吧里做臨時服務員。
向往同人女小說的浪漫,在雙重壓力下分手
“我知道,同性戀不能長久。我所愛的女孩,遲早一天要和男人結婚。同性戀比異性戀更傷人。”
18歲的阿哈,去年高三畢業,皮膚白皙,五官精致,但卻從未穿過裙子。16歲起,她先后和三個男生拍拖,但短短幾月,全都分手了。“和男生在一起我從不‘過電’,連手也只有一個拖了,沒有一個是我主動愛上的。”阿哈坦言,她不懂得拒絕男生們的追求,才勉強接受。
上高中后,狂迷Twins的阿哈成為Twins的粉絲論壇管理員,論壇上有網友向她推薦les小說《My language,My love》,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之前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les,兩個女生之間的愛情令她產生有別于異性戀小說的新奇感覺。“其實les們都向往做Twins吧。我估計1/3Twins 的粉絲是les的。”阿哈透露。
上高三時,阿哈在論壇上認識了同齡女生草草。
草草出身單親家庭,兩人聊了半年,感覺彼此是難遇的知己。第一次見面,阿哈到東莞虎門找草草,有種心靈相通的感覺,兩人都向對方表白,就在一起了。從此,每兩周一次,暈車的阿哈從廣州到東莞一日來回,上午九點多乘車去東莞,傍晚五六點又要回去。兩人總躲在虎門風景區里纏綿,曾kiss長達一小時,“幾乎透不過氣來。這女生是我第一次愛上的人,第一次有這種心動的感覺!”阿哈激動地說。
但是,草草媽媽在女兒電腦上看到了兩人的親密合照,還有寫滿情話的e-mail,消息連草草親戚都知道了。東窗事發的第二天早上,阿哈又到虎門見到草草,草草紅腫的雙眼令她心痛。高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這雙重壓力幾乎將草草擊垮。阿哈心里非常過意不去,“對不起,都是我,讓你這么大壓力!”自此,阿哈從草草身邊消失了。她不敢找草草,怕被草草親人撞見。此時,阿哈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心情,就放棄了高考。
阿哈告訴記者,同性戀的朋友組成五十多人的圈子私下聚會,其中中學生就有十多人。中學生同性戀圈子里的人,不會主動對外透露自己的情事和“身份”,但如果有熟人問起,會坦誠相告。周末,常一群人一起去溜冰、唱K、吃飯,偶爾玩桌球,輸了的一對要當眾kiss,曾引來路人側目。雖然這些同性戀人在學校也當眾勾肩搭背,在學校小士多的桌子上留下綿綿情話,但一般都不會引起學校老師的注意,最親熱的時候肯定避開老師和同學,相當隱蔽。
她們因高三而相愛,因高考而分開
高三一年,小筑都和女同學欣欣同桌, “壓力這么大,特別希望有個‘愛人’陪伴在身邊互相扶持。”小筑說,她覺得這是第一次擦出“愛火花”了,就這樣“拍拖”了一年。她倆輪流扮演P(女同性戀者中的女方)和T(女同性戀者中的男方)的角色。每天24小時,她倆都要貼在一起,偶然逃課出去幽會、擁吻,也算是減減壓。學得累時,欣欣會送上些牛奶,給累得一頭煙的小筑一點驚喜,小筑覺得,這是男生永遠給不了的體貼。小筑和欣欣晚上輪流到對方家里同床相擁而眠,而雙方家長都并不察覺兩人關系有異。
但高考放榜,一向成績都比貪玩的小筑更勝一籌的欣欣,現在卻低了一個檔次,兩人不能在約定的同一所大學上學了。小筑感到非常內疚,她覺得,一定是高三她帶欣欣玩得太瘋,才影響了她的成績,不知該怎樣面對愛面子的她才好。想不到,只是一晃的時間,欣欣就和一個男生戀愛了,還說這才是真正的愛。
小筑心里很痛。但她告訴記者,上大學后彼此也可能會天南地北,的確不可能再在一起的。同時,她又覺得,同性戀受到外界太大壓力,特別是打扮比較男性化的女生,很容易被人背后譏笑是同性戀。有也是同性戀的男同學,和“另一半”吵架分手了,另一半竟將其親密照發給其父母,男生的父母知情后幾乎瘋掉。 “別人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永遠無法理解,所以他們的話,我們沒有聽的必要”,小筑說,“所以,我永遠也不會讓父母知道,我喜歡女生。”
小筑還透露,中學生同性戀者們,喜歡圍成一個團結的小圈,閑暇時上同性戀酒吧尋找“同道中人”。也流行“同性相親”,一起將一個單身女生/男生介紹給另一個同性,看浪漫故事的開始。
過來人語
同性戀長成了異性戀,輕松回眸——
那段只有“她”可依靠的迷惘歲月
現年24歲的娜娜,有一個感情甚篤的男友,但在高三的關鍵之年,還曾因“同性戀”而離家出走。
娜娜爸爸是軍官,暴躁嚴厲,對娜娜管教甚嚴,不許娜娜隨意外出,有時候娜娜帶同學回家,爸爸那板著的臉都能把同學嚇跑,還要求成績中下的娜娜考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但爸爸管得越嚴,娜娜就愈加叛逆,喜歡濃妝艷抹,四處結識社會上的朋友。
高三,娜娜被安排與留板寸頭的女班長小陳同桌,她立刻被小陳男子一樣有主見與個性的性格吸引,兩人過往甚密。突然有一天,娜娜離家出走了,班主任找到小陳,小陳才原原本本講了出來:娜娜向她表白,還希望與她發生性關系,她無法接受,想和娜娜絕交。娜娜一氣之下走了。
四天以后,娜娜終于回家了。父母知道了實情,像變了副樣子,不再要求娜娜下次模擬考考多少分,但娜娜和小陳從此也形同陌路。
上大學后,娜娜談過幾次戀愛,但都是和男生在一起。回想過去,她對記者說:“其實當年,我很傻。不過是那時高考壓力大,家里又不理解,心里悶得慌,好像只有小陳一個人明白我,我就‘愛’上她了。原來我還是喜歡男人的,長大后,就明白了。”
“我曾認定自己是同性戀”
美國有一項調查,70%的女性都具有同性戀的傾向。郝樂從不懷疑這個觀點,如果不是社會的輿論所致,她自言很可能成為了一名同性戀者。
“我很喜歡跟她玩,看到她跟其他女生好會吃醋,很想爭回來。” 郝樂已忘記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身邊的女性朋友,只記得大概從小學開始就對女生有好感,她和她“女朋友”的追逐,像極了一場男女之間才會上演的游戲。
“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喜歡班里的班花,有一天班主任在班會上要求唱歌獻給最喜歡的人,我唱了一首古巨基的情歌給她聽,后來還送了一個吻,大家都臉紅了。”
見她和別的女生好會吃醋
第二個“女朋友”是參加田徑隊認識的女生圖蘭,她學習棒體育也很厲害,最吸引人的莫過于那招牌的梨窩淺笑,迷倒了郝樂。“無論是訓練還是平常學習,我們都形影不離。”像很多男生向女生表達喜歡一樣,年紀小小的她經常都會攢錢給她送禮物,博她“紅顏一笑”。而這個時候,無奈出現了“程咬金”——另外一名女生經常都在她們之間挑撥離間,還起了一個“小man”的外號給郝樂,諷刺她流露的男性特征。久而久之,郝樂和圖圖漸行漸遠,慢慢地分開了。
分開之后的倍感煎熬,還有“小man”的刺激,讓郝樂思考著一個問題,我到底怎么啦,為什么經常想討女生喜歡,為什么男孩子都不喜歡我呢?郝樂喜歡穿運動服、喜歡田徑、經常跟一大幫男生在操場上追逐游戲,可是對橡皮筋、十字繡等女生喜歡的游戲卻一點也不感冒。
和最心愛的女孩的分分合合
不久后,另一名女生蠻蠻又走進了她的生活。與蠻蠻的游戲從小學一直延續到中學,此時郝樂幾乎就認定自己是同性戀,然而卻仿如陷入“單相思”,一直沒確定什么關系。“無論年歲怎么久遠,她一直在我心里面不會抹去。”郝樂說。
蠻蠻長得很高,每次都是排在隊伍最前被“看齊”的一位。直到有一天,郝樂當選了體育委員,老師把她安排在隊伍第一位蠻蠻的旁邊。“兩小無猜”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在郝樂眼中,蠻蠻很聰明,每次奧數班的考試都不輸給男生;蠻蠻很酷,打籃球總會搶到籃板扔給郝樂。郝樂和蠻蠻的成績一樣好,都是老師的寵兒,她更覺得蠻蠻是自己的“真命女郎”。
可是,蠻蠻也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大家每次都笑話郝樂很喜歡保護她的時候。有一天,她對郝樂說,“我覺得跟你說話很拘束,因為你很像男孩子。我覺得我們這樣會給大家誤會的,不如不要在一起玩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郝樂的日記居然被媽媽看到。“有一次跟媽媽吵架,她說我脾氣那么差怪不得蠻蠻不跟我玩了。”后來,兩個小孩的媽媽商量了一下,讓老師把她們安排在同桌,或許可以重歸于好。俗話稱破鏡難圓,兩小孩并沒有像家長們預期一樣,反而互相諷刺,在冷戰中度過了小學的最后時光。
然而,緣分似乎沒有在這個時候就打算收住腳步。郝樂和蠻蠻被推薦到同一所中學讀書。“我們又在一起了。”郝樂說。“她和我在隔壁班,我們每天都會寫一封信給對方,她會幫助我的學習,我也會幫助她的體育。”
這樣一直到了初中畢業,兩人都約定報考同一所學校。可是事與愿違,兩人在高中的時候分開了。“然后這兩年我們一直都沒有主動聯系對方。”郝樂說,“可是她不知道,我的周記作文上寫的都是她,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會夢到她,我甚至設想了千百遍如果在街上碰到她我應該是滿不在乎還是作驚喜萬分狀。”
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戀?
多年來對同一女生的魂牽夢繞,又體會著許多異性交往獨有的細膩情感,讓青春期的郝樂煩惱萬分。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戀?我也會喜歡男孩子可是為什么沒有男孩子追求我?上天給了我一個女性的身體可為什么又不給我女性的特質呢?
她開始尋覓到底判斷同性戀的標準是什么?“我喜歡看網站上的同性戀專題,看到文中描述的情形我總是與自己有幾分相似。人家說從顏色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傾向,我也喜歡藍色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傾向呢?”漸漸地,郝樂開始“看書得病”。
她找尋到同性戀存在的合理性。“《斷背山》很感人,同性之間也存在真愛吧。”那時流行看《魯豫有約》,變性人著名舞蹈家金星的故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道真的可以變性?可是變性之后爸爸媽媽會不會瘋掉呢?我是不是要離開廣州去適應新的生活呢?聽說外國可以允許同性戀結婚,可是有了艾滋病可怎么辦呢?這樣越想越恐怖,在她腦海中又否定了同性戀。“不管怎么說,這個始終都是社會所不理解,要被唾棄的。”
交男友終于證實了我是正常的
然而,正在郝樂苦悶于自己是否同性戀的時候,高三的課業越來越緊張了。正在這個時候,坐在前排的一名男生經常邀她幫自己補習,那天她生日,男生在黑黑的樓道上點燃了心型的蠟燭,還深情地吻了她一下,他們倆確定了戀愛關系。
“盡管我的聲線依然有點粗,我的行為還是有點魯莽,但是我知道,和他在一起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那種若即若離,患得患失的感覺與和女孩子一起從來都沒有嘗試過。這個男生改變了我,我知道自己也有溫柔的一面,我感覺我的女性荷爾蒙分泌得越來越多了。”
“我可以確定我不是同性戀,我很高興我的性取向和絕大多數人都是相同的,盡管我還保留對那些曾經喜歡過的女生的好感。”郝樂說。
心理老師手記
中學生“同性戀” 絕大多數是偽同性戀
——答焦急的求助信: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戀?
心理健康問題專家、廣州市尊師重教促進會理事、中學生報“紅姐姐信箱”欄目主持人楊紅曾收到過中學生傾訴“同性戀”困惑的求助信。
紅姐姐:
最近我發現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在上課時,聽見女同桌張大嘴巴的呼吸聲(她感冒了),忽然對同桌有種特別的感覺,頓時臉紅了,課一句也聽不進,心不停地跳,好象見到心儀的男孩一樣,又不敢看同桌。
我不知所措,不停地問自己,我是同性戀的嗎?為什么會這樣?
我覺得自己跟別的女同學有一種隔膜,甚至包括我的妹妹。我想,如果我真的是那種怪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還不如死了好。我被困擾得課也上不好了,我快被逼瘋了! 小怡
小怡:
你對同桌女同學那種怪怪的感覺,就是在極端焦慮狀態下,導致的敏感性牽連妄想。其實青春期女孩在某一階段可以對同性產生好感和親密感受,她們愿意和同性朋友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但這種感覺不會持續很久,便自然過渡到對異性的愛戀。紅姐姐
楊紅告訴記者,現在被認為有同性戀舉止、傾向的中學生,一方面是由于青春期的萌動,對愛情有朦朧的感覺。另一方面跟家庭環境有關,父母很容易疏忽對孩子這方面的引導,同時父母又嚴格要求孩子不能跟異性交往,從而讓孩子一個不能與異性交往的誤區。
楊紅建議,若家長和老師發現這種情況,不要過分驚異,更不要責罵,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造成他們的反叛。應該冷靜地和孩子講清楚愛情和友情之間的區別,也可以適當講一些同性戀的相關知識,解除他們對同性戀的好奇。多開展一些比如體育鍛煉、社會考察等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有同性傾向的兩人適當保持距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定位。
中學生“同性戀”,有“戀”無性?
現在,心理老師熊老師的學校里有一對同性戀傾向的學生,她們每天形影不離,而且動作相當激烈,不管在什么場合她們都會擁抱,甚至親吻,其“古怪行為”受到其他同學的強烈排斥與疏遠,她們為此很苦惱,主動向熊老師傾訴。“我已跟她們交流溝通近三周了,她們才向我坦言,其實擁吻的時候并沒有性方面的沖動感覺,只是模仿言情電視劇里的親熱鏡頭,覺得挺新奇好玩的。”熊老師告訴記者,這兩個女生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戀,這些行為都是階段性的,她們所在的班全班都是女生,缺少與異性交往的機會,也是造成目前這種特殊行為的原因。熊老師就給兩位女生講了很多理論上和社會觀念上的東西,還鼓勵她們多跟異性交往,將自己對與異性交往時的不適感覺向她報告,或者是鼓勵她們與異性談戀愛,熊老師表示會一直跟進,希望最終能對她們有所幫助。
在熊老師接觸過的一對疑似同性戀的女學生中,還有其中一個女孩子和母親關系特別好,但厭惡父親,進而厭惡與男性交往。熊老師認為,這跟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有些男性有錢后,就在外面亂搞男女關系,往往造成家庭關系緊張,很多女孩子對父親便形成一種憎惡感,極端的甚至不愿意嘗試和男性交往。這個女生剛進校的時候,思想很偏激,人際關系很糟糕。在軍訓時,還有過割脈自殺的過激行為。后來,經過幾次交流后,這個女生才坦言,她家庭條件相當好,父親在外面另有情人,這給她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她認為男人都很壞,最后發展到不愿與周圍的男性交往。這就是典型的家庭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經過老師適當引導,她最后有所改變,但陰影的最終去除的決定因素還在家庭。
老師說法
初中更易產生同性依戀
彭校頑(廣州市培正中學初三級級長)
有多年學生工作經驗的廣州市培正中學初三級級長彭校頑表示,同性依戀是初中階段的普遍現象。初中兩個女生特別要好,每人潛意識都需要同性友誼,這比異性友誼更深。當她們大一點的時候,對這方面就會變得低調。另外,很多中學生由于身處較為空虛、孤單的環境,渴望情感交流,就很容易將強烈的感情投向同性,這和初中拍拖原理一樣。對于中學階段同性交往過密,彭老師認為,情感沒有對錯之分,這種同性依戀是很正常的,但引導這類學生在公眾場合要注意形象,學會掩飾,不要引來嚴重誤會,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對這類學生從心理方面合理引導。
心理依賴不是真正的同性戀愛
李伯平(逢源青少年中心社工)
在中學階段出現同性過密的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小學升初中或初中升高中,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斷乳,加上父母對孩子與異性交往的態度,使得青少年一時無所適從。另一方面是中學生處在特殊年齡段獨有的心理變化,他們心理處在半成熟區,對外部事物很好奇,喜歡去嘗試。三是由于在中學階段,男女社會角色基本建立,身體發生顯著變化,渴望戀愛,但往往在戀愛過程中受挫,沒人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對異性戀失去信心,轉而傾向同性。然而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戀愛,只是心理上的互相依賴。建議家長和老師加強同孩子的溝通,多一些青春期教育,幫助他們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不要過分嘮叨,更不要強制,否則將適得其反。
長輩多引導 擴大孩子交流群
曾錦華(廣東青少年研究中心專家)
現在所謂的中學生同性戀是偽同性戀,是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理解、生理發育理解、想了解異性的一種心理認知障礙。雖然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各種信息,但對信息的認識始終處在外觀平面的程度 ,沒有正確的引導,他們是不容易逾越這個認知障礙的。曾先生講到一個例子,一個女孩子在來初潮的時候,由于之前沒有獲得任何關于這方面的信息,被嚇得大哭。其母親問清原因后,告訴她這是正常現象,并給她講了很多關于女孩子青春期的事,而且還教她關于這期間怎樣處理生理衛生等知識。本以為女兒會安心,沒想到女兒反而哭得更厲害,女兒告訴她,電視廣告上是藍色的,而自己的是是紅色的。曾先生說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女孩的母親已經做得夠好了,然而社會咨訊的原因使得孩子難以區分真假,于是孩子就有一種回避心理,他們只能與自己有共同愛好和話題的同性,共同分享自己的心理擔憂和 困惑。于是他們在行為舉止上也許會有親昵的動作,更有甚者,會覺得自己已經戀上對方,這都是青春期發育的變化而帶來的聯想,把同性當作了自己的‘前哨陣地’”。“我建議父母或者老師不應把這種情況當成洪水猛獸、大逆不道,而對孩子大加指責或者責罵,而是應該擴大孩子的交流群,給孩子創造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在她們的生活中,這些關鍵詞也許起著重要的作用:
李宇春 中性路線超女偶像
吉本芭娜娜 日本作者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中除了死亡、離異、亂倫、超能力外,變性、女同性戀,和‘個人的分裂’等也是常有的主題。
《蝴蝶》 由何超儀和田原主演的這部影片講述了已婚中年婦人與年輕女生之間的曖昧感情,曾一度成為受爭議的香港女同電影。
愛白網 為LGBT人群提供資訊、新聞、問答、文化、教育、法律、藝術、健康、艾滋病等信息。LGBT是指稱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
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一個集合用語。
另外拉拉后花園、Gayboy亞洲、les聯盟是受訪者常會去的網站,晉江原創網、網上的耽美榜、BL小說(boy’s love, 男同性愛)、電子雜志等也常會出現在這些女同性戀中學生的生活中,其中受訪者還列出了近來她讀的作品,包括了《這個身體不是我》、《非天使》等。
下一篇:男人到底是不是個“東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案例說話 該如何治療失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