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有意無意地給自己樹立一個“假想敵”,而這個人可能是朋友、情敵、同事,甚至是父母。所謂“假想敵”,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敵人,只是內心虛設的一個對手,而且會花費大量的心理能量同這個對手作戰,并且不經意間把這種“斗爭”的心態帶到現實生活中來,影響自己的生活。
在職場中,常會見到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在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他們總覺得某些同事在背后批評自己。于是,他們把這些同事當成自己的“敵人”,無論做任何事,都想和同事比一比,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他們發現,自己在被這些“敵人”攆著跑,稍一停頓,就可能會被超越和取笑。
其實,可能很多身在職場的人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同事之間無可避免的會存在競爭和利益關系,那些比較孤僻、自恃清高、不善合作的人最有可能很容易把一些相對優秀、和自己水平相當的同事,視為競爭對手。說到底,“假想敵”存在的根源就是競爭,以及競爭帶來的心理防御機制。
這些人認為同事在和他競爭,時時刻刻都等待時機超越自己,這種情況也許是真實的。但是,這更可能是被他自己放大的假象,是他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射。人們之所以設立“假想敵”,其實是缺乏自信的表現,真正的敵人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
這類人一般很難接受自己的陰影面,也很難接受他人比自己優秀。如果內心長期設立“假想敵”,就會消耗心理和生理能量,最終消滅斗志,阻礙個人發展。長此以往,工作也會變得更糟糕。
如果你正忙著和“假想敵”較勁,就該調試一下心態。不要總找人競爭,也不要把自己的失敗歸結在無辜的同事身上。要知道“假想敵”的出現,可能是對你工作的一個提醒,把他當成朋友,比當敵人更有利于自我成長和工作進步.。
下一篇:自殺接二連三 心理健康不容小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戰勝老年抑郁癥的5大策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