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熊晉生在太原,長在太原。他的父母都是巴蜀人士,所以熊晉身上既透露出巴蜀靈逸的氣息,又表現出三晉樸實的氣質。巴蜀向來都是人文薈萃之所,不似江南的輕柔,多了幾分剛韌,亦不似塞北的彪悍,多了幾分內斂。就像打太極,動中求靜、陰陽共濟、剛柔互生。
似乎不經意之中,卻有力扛千鈞之妙趣。熊晉好太極,嗜書法。以巴蜀的靈秀詭異匯集三晉的沉雄厚重,再以拳道運乎筆鋒,以自然之理掌控墨行,以渾厚的文化積蘊游馳于天地之曠達,可謂深哉。
蓄險孕奇師物造,波瀾盡涌乾坤出 熊晉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徐樹文先生和張景岳先生。在其25年的工程引進、英文翻譯、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等職業生涯中,有機會游歷世界各地、遍訪祖國山河,親身感受到許多中國歷代書畫經典真跡和真正的西方藝術,并從繪畫、建筑和雕塑等各種藝術類別中吸取營養、在懷古思幽中體驗傳統文化之博大。
他信奉這樣的人生格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八方友”。 熊晉十分重視知識文化的底蘊,努力專研中國和西方的哲學、美學、文學、歷史等相關知識;在不斷的游歷中吸取大自然的靈魂氣魄;在頻繁的交流、融合中增長見識;在中西比較文化中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或許正是這豐富的閱歷和開闊的眼界成為他寶貴的人生積淀,并浸潤到他恣意忘情、大氣瀟灑的狂草作品中。 熊晉有品,其品在博。 縱橫開闔自激情,婉轉幽雅還淋漓 最能代表中國藝術特點的是書法,因為書法凝聚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審美觀念和藝術追求;最能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精神的是狂草,因為狂草使中國文字升華為獨立的藝術。
狂草以狂熱奔放之線條抒發浪漫情懷,得高雅與縱情之一統,乃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 熊晉之逸恰出于狂草。我們從熊晉的狂草創作理念與追求中可窺見一斑: “情” :強調書寫時的澎湃情感,抒發心中的浪漫情懷,揮灑謙穆的人格、人性和人文精神,所表達的狂草應是充滿激情、創意、鮮活和靈魂的。
滿懷豪情,潛回內轉,挖掘自我,體驗自我生命,復歸自我真性,并進一步通過筆墨情感去感受世界,體悟世界無限變化之天則,隨心所欲擷取傳統而不被理法所囿,自覺自然地順應變化而不被有為所拘。超然物外,腕隨情動,達到自由自在地、獨特脫俗地盡情表現。
“遠”:追求作品意境的幽遠,意貴乎幽、貴乎遠。“寧靜可致遠”,在寧靜中追求心靈體驗的幽遠和縱深,在寧靜中蕩滌心靈的污垢,在靜穆中求得筆墨飛動飄逸,從飄逸中求得生生節奏,從而感受內在生命的狂舞;從深厚方面去想象形式,把空間推向深處、遠處,從而產生深厚的想象空間,而這個幽遠的空間和意境應該是自由自在的、物我兩忘的、無法之法的,是有意無意的、虛處藏神的、寄托心靈的、余味回蕩的;在形式內部形成具有音樂節奏、疾澀飄逸、左右映襯的張力,因而產生充滿生命的空間,讓靜止的空間流動起來,生命的精神由此而活潑潑也。
“和”:和諧瀟散、灑灑落落、悠然自得;陰陽協調、虛實相生、剛柔相劑、動靜相宜、開合自如。強調一種風度、一種胸襟、一份自由、一份從容,使自己和大自然、和社會在精神上產生融和;藝術的創作過程,就是參禪悟道、抖落塵埃、洗滌心靈的過程,心靈清空,即可觀道,由此而獲得心靈的自由,進入心靈自然空靈情遠之境;自我心靈自由、平和、平淡、閑雅、自然、真實、無染、質樸、飄逸,因而平滅內心的一切沖突,心中一片云水世界、山林之樂,從而達到自我內在生命的和諧之態。
“力”:強調草書的生命境界;力量、運動、鮮活體現著生命狀態。所表現出的草書充滿著力感與質感、流動與節律、鮮活與激情的飛動飄逸,并在飛動飄逸中求得充滿著沉雄與蒼渾、厚重與渾圓、古拙與老辣、樸茂與張力、凝聚與收攝、沉著與痛快之氣勢與美感,更體現出內在氣質的陽剛威儀、高風大氣、雄放豪邁、飄逸自然,進而表現永恒的生命力。
“簡”:簡約、簡練、純粹、純凈、真性、自然。強調狂草的寫意性;筆簡意足,以實入虛,由博返約,以神歸道;氣韻生動,逸趣天成;注重修為,崇尚內美;神采與氣象共存,激情與鮮活共舞。以心靈之自由、人性之覺醒、生活之修煉、文化之滲透,歸納和概括并洗練地表現出生動的整體節奏.
同時也不忽略某些鮮活的細節塑造,“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要讓局部破壞整體,而要讓局部融合到整體當中,也就是說自己的一切藝術行為都要服從一種符合自我本真的哲學與美學思想的表達,或者說是對符合自己內在生命意蘊的、心靈率真自由的道之闡釋,從而進一步贊美自然、表現生命、思考人生。
書如其人應其修,工夫之精在字外 熊晉認為狂草的臨習與創作,首先要在整體神韻氣息上加以把握,要重神采、重氣象、重激情、重整體,所以草書對章法的要求非常高。草書是典型的線的藝術,是時間的、節奏的藝術,結體、字法、墨法和章法是在時間與空間節奏的統領之下隨勢而變化,因而狂草作品表現為只見線條不見字形而突現整體的線結構,同時書家的情意又融化于富有節律、流暢、鮮活、渾厚和沉雄的線條之中,因而草書對線的要求很高,特別是對線的節奏感和線的空間感十分敏感。
狂草看似無拘無束,實則法度森嚴,草書有著自己獨特的字法體系;狂草需要有篆書、隸書、章草、漢簡的基礎,同時也要旁通楷書、行書,以及對其他姐妹藝術諸如篆刻、繪畫、民間藝術、西方藝術等等也應吸取營養。盡管楷行篆隸是草書的基本功,但切不可深陷其中而失去草書所特有的激情與浪漫。草書是情寫藝術,意多于法,重在寫理念、寫思想,加強學習、提高修養、增強素質,此為提高狂草品位的關鍵所在。
熊晉知藝也。 大海有真能容之理,明月以常不滿為心 熊晉的齋號名曰“海月樓”,其取自名聯“大海有真能容之理,明月以常不滿為心”。先做人、再做事、進而再做藝術,是為熊晉持藝之德。 做事先做人,做人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寬以待人,耐心誠懇,包容通達而廣濟天下,追求奉獻而不圖回報,同時又要有不滿現狀、永遠進取之心,正所謂“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做事情,要虛懷若谷,不斷學習新鮮事物;謙虛包容,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自牧三省,常常總結經驗教訓;上善若水,樸實無華而不爭。這樣才能共同進步而獲得雙贏。
做藝術更要有海納百川、厚德載物的氣勢,兼收并蓄,廣收博取,同時更要有勇于探索、敢于創新、不畏權貴、不媚世俗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屏棄偏見、己見、俗見,不斷開拓思維觀念而破執,從而在矛盾中求變化,以變化促發展,使自己的書法藝術造詣更上一層樓。 “胸羅萬卷軒昂有,筆下一絲俗氣無。”這正是熊晉人生與藝術的追求。 熊晉有德,其人品即書品。
修身養心體康健 神清氣爽樂逍遙 眾所周知,書畫家是公認的最健康長壽的一族。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壽從筆端來”的說法。書法講求精、氣、神。寫字首先要精神飽滿,要有一種神情俱興的氣概。這樣的作品,方能體現出神奇之氣和情感意興。正如清代書法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
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時,又覺靈心煥發。”書學理論家何喬璠在《心術篇》中說:“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氣,散心中之郁也。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 采訪中,熊晉多次強調書法十分利于健康。他認為,書法是一種格調高雅的修身養性的健身活動。
習書時,思想集中,心態平和,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創作,將心中的豪情書于筆端,把郁悶之情泄于筆外。其心情融入書法藝術的意境美中,對眼前和身邊發生的不愉快的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去掉妄念和煩惱,達到輕松安適的狀態,得到美的享受。
實際上,這就是書法靜以修身,儉以養性之原理,與中醫學所提倡的“從容養生”“中和健體”的健康理念相一致。與氣功有異曲同工之效。 熊晉認為,中國藝術強調向內看世界,強調內在心靈之和諧。通過藝術可使人進入寧靜平和的世界,而不去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益。
每一次的揮灑,其實就是一次愉悅身心的太極,就是一次自我心靈的逍遙游。人心自由,心態平和、順應自然,這就是書法家普遍健康長壽的秘訣。而欣賞這樣的藝術,其實也是一次大美的精神洗禮和愉悅內心的過程。 采訪結束,恰逢新年將至,沿街而行,偶爾一絲奇異的光線打在建筑物上,讓人心生謙卑的明亮。
(張麗娟)
下一篇:心靈雞湯:人的高貴在于思想的靈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老夫何求 只圖可開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