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相反,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一、不過分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二、不“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三、不一味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四、不勉強孩子做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五、不對孩子太苛求
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六、不欺騙和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七、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八、不過分夸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夸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九、不對孩子喜怒無常。
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孩子面臨壓力癥狀表
身體不適:疲倦、頭痛、腸胃不適、磨牙、心跳不規律、呼吸淺短、頻尿、皮膚長疹等。經生理檢查未發現有特殊肇因,或原有之疾病(如過敏)無故惡化。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本來已能控制大小便后,又頻繁出現遺糞或遺尿的情形也可能屬于壓力壓力問題。
情緒變化:憂愁、緊張、易怒、易驚恐不安等。
行為變化:退縮、攻擊(肢體、口語)、經常哭泣、注意力不集中、干擾行為增加、強迫性行為(頻繁咬手指、拔頭發、洗手、敲頭)等。
思考特征:負向、固執而缺乏彈性、猶豫不安等。
睡眠習慣改變:夜驚、淺眠、難入睡或睡眠過度、終日困倦。飲食習慣改變:食量驟減或過度飲食。
幫助孩子減壓的第一步,當然就是幫助孩子檢視他是否存在壓力感受。找找看孩子最近出現了哪些特殊的身體癥狀、情緒與行為變化、睡眠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還有思考這些變化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
較大一點的孩子或是口語發展較完備的孩子,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或許在父母的引導下,可以提供部分自己對自己狀態的看法,例如孩子可能會說:”我好煩,討厭“、”我不喜歡“等等。但年紀越小的孩子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父母親的行為觀察就越顯得重要。
下一篇:兒童自閉令人堪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單親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