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呵護溺愛下成長著,所以自然在物質要求上是要什么給什么,所以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心中,自己什么都是要最好最多的,自然而然的與小伙伴就會有攀比心理。長期下去是會影響心理健康的。那么,孩子愛攀比怎么辦呢?
如今,不管是在小學還是大學,都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有的孩子比物質水平,如:看誰的衣服是名牌;看誰的鉛筆盒高檔;看誰帶的錢多,花錢大方等。有的則比家庭條件,如:比誰家的房子大、裝修檔次高、父母當的官大、錢多、車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檔等。還有的比外表長相,比榮譽,比誰受老師的喜歡等。
兒童的這種攀比心理如果伴隨著成長滋生下去,便會引發孩子的自卑感、虛榮心等多種不良心理出現,既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又會影響學習。對于幼兒和中小學生的不良攀比行為,家長和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對其進行糾正,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孩子減輕心理負擔,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攀比心理的矯正。理性的分析生活,人們就會發現,其實終其一生,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沒有偏袒。人生是一個由起點到終點,短暫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所擁有和承受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是一樣的、相等的。這既是自然賦予生命的規律,也是生活賦予人生的規律,只不過每個人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這不同的方式,便演繹出不同的人生。于是,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先甜后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順平和無驚無險;有的人家庭不和,但官運亨通,有的人夫妻恩愛,可事業受挫,有的人財路興旺,但人氣不盛;有的人俊美嬌艷,卻才疏德虧;有的人智慧超群,可相貌不恭。正如古人所說:“佳人而美姿容,才子而工著作,斷不能永年者”。人間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這猶如自然界中梅遜雪白,雪輸梅香,長青之樹無花,艷麗之花無果。
在孩子兒童孩童時期,身為父母要給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一味的滿足他的虛榮心,然而會回來他的心理健康。當然既然意思到錯誤,知錯就改就還來得及,用你的努力杜絕孩子攀比心理。
下一篇:孩子的任性你是否正確認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正確疏導兒童心理的三個妙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