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的,這對于自己的健康影響是極大的,所以我們要時刻的關注自己的健康,對于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緒要及時的控制和調節,才可以更好的維持自己的健康,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
我們內心對清明節的訴求,更多的其實是與家人的共同記憶。對于很多80年代后出生的年輕人來說,清明原有的意義正逐漸從當下一代的生活中剝離。但其寄托的家族文化對個人的心理調節必不可少,清明節,也許可以不在現場祭祀,但還是別忘了聯系家族感情,紓解自我情緒。
寄托哀思,緬懷親情——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清明;對于很多80年代后出生的年輕人來說,也許更像個小假期,甚至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清明節結婚。清明原有的意義正逐漸從當下一代的生活中剝離。不過,心理專家認為,家族文化對個人的心理調節必不可少,清明節,也許可以不在現場祭祀,但還是別忘了聯系家族感情,紓解自我情緒。
清明節有助于舒緩不良情緒
清明節本身應該是聯系家庭感情、舒緩不良情緒的有效通道。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原有的大家庭社會正在逐漸向個人小家社會轉變。對于年輕人來說,清明更是越來越遠,表面上是一種個體行為,實際上這是社會轉變的縮影。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往往會過早地把年輕人從大家庭中剝離出來,很多年輕人在這樣的轉變面前不知所措,有人沒有辦法接受,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農民工不能適應外出生活;也有人雖然接受了,但是處理的方法不當,比如一些外出工作的白領人群,物質上也許并不缺乏,但是心理上的問題越來越多地凸顯出來。
心理專家表示,如果說其他傳統節日是對家族感情的橫向聯系,清明節則是一種親情的縱向溝通。“西方的家庭觀念對于現在的年輕人影響很大,對他們來說,家庭或許只是夫妻之間的小集體,和父輩乃至祖輩的溝通越來越少。實際上我們的社會文化還沒有堅強到可以支撐起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家族文化在個人的心理調節上還是必不可少的。各種不良的心理狀態,現代生活的壓力對個人內心的傷害,以及老年人心底的失落,其實都應該在彼此溝通中被很好地化解。所以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所包含的內容并不僅僅是祭祀這么簡單,而是家族感情的聯系和自我情緒紓解的結合。
清明陪家人回想共同記憶
現在,我們內心對清明節的訴求,更多的其實是與家人的共同記憶。共同記憶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它是清明節祭祀的實質,也是維系家庭感情的紐帶,如果真的沒有時間回家,不如多陪父母電話聊天,說說以前的事情。
一家人在一起緬懷一位親人,家庭的感覺首先應該表現在對這個人的共同回憶中,而家人在心理上的認同感也通過對過去的回憶而得到加強。所以年輕人如果真的不能回家,與其去刻意追求祭祀的形式,不如很簡單地給家里打個電話,陪父母說說自己小時候對于祖輩的一些記憶。這樣既緬懷了自己的親人,又溝通了家庭的感情,還能釋放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不良情緒。
與哀傷告別 清明能療“心”
清明,讓我們有機會寄托對逝者的思念。同時,清明節其實也是我們給自己的思念了一個恰當的出口,有環境的襯托,有時間的允許,有儀式上的認同,大家可以給哀思一個個充分發泄的機會。無論是情緒的宣揚,還是默默地對話,他都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理由。
正如在心理咨詢中,有時候咨詢師會根據個案巨大的心理積壓的時候設定一個儀式來還原場景,排解個案的心理壓抑。這種清明節 “療傷儀式”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效。
清明節其實是我們給自己的思念了一個恰當的出口,有環境的襯托,有時間的允許,有儀式上的認同,大家可以給哀思一個個充分發泄的機會。無論是情緒的宣揚,還是默默地對話,他都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理由。告別儀式實質上是給情緒宣泄一口出口!
以哭解郁 給情緒一個宣泄的窗口!
清明掃墓難免悲傷落淚。在親人和摯友面前流淚和傾訴是真實感情的流露,無須掩飾,有利于親屬間的情感交流,更利于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表明,哭是一種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可以釋放能量,調整機體平衡,緩解肢體和心理的緊張,甚至還能減輕疼痛。
放開自己的壓抑情緒,哭上一場,內心的緊張、壓抑和悲傷等不良情緒就減少了許多。疾病多因煩惱生,親人間多關心理解,化解煩惱,一些春天易犯的高血壓、抑郁、失眠等病也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跪拜、踏青、放風箏 益身心
跪拜磕頭的動作一直被道家作為導引術的一部分,中醫證明確實有通經活絡,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老年人經常模仿跪拜磕頭的姿勢鍛煉可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這句老話不止是告訴人們虔誠孝順可以長壽,也道出了堅持導引鍛煉可以強身的道理。
清明節可以做的事情是有很多的,你可以去放風箏,也可以去公園散步,這些都是可以舒緩一個人的心情的,所以希望有壓力的朋友們,可以去外面散散心,讓自己放松一下。
下一篇:常見的焦慮癥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春季緩解焦慮癥的五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