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中國,精神疾患還是個相當隱蔽的殺手。通常最初的反應是會感覺到疲倦,抑郁乏力,表面上看是某種慢性病,實際上是長期的緊張壓力抑郁等心理因素所致。遇到困難把原因歸結為別人的人多患有焦慮癥,遇到困難先責備自己的人多產生抑郁癥。而焦慮和抑郁與追求和愿望成正比,與自信心成反比。職位越高、收入越高壓力越大,抑郁焦慮的可能就越大。
焦慮和抑郁將加速脫發
針對880例脫發患者進行調查發現,3成脫發患者有焦慮和抑郁傾向。據多家醫院門診統計顯示,男性型脫發患者的職業大多有精神緊張或工作學習壓力大、節奏快的特點。
從中國脫發網論壇上看到,幾乎90%的帖子是關于尋求或者討論治療問題的,很少有關于解決心理壓力的對話。楊勤萍認為,脫發造成的心理問題比生理問題更嚴重。強大的心理壓力往往導致患者對治療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使很多患者上當受騙,而且也影響到了治療的有效性。
脫發讓人尷尬,脫發人很難啟齒談自己的脫發問題。在脫發治療過程中,醫生往往會認真傾聽病人的訴述,使患者在訴述性宣泄中平復由抑郁情緒造成的失衡心理,同時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認識并使抑郁情緒得以緩解。
脫發人的親朋、同事應該學會與脫發人“談脫”,這有助于幫助脫發人用平常心看待脫發,接受脫發現實,從而更好地接受正規治療。
焦慮催生白領“恐婚族”
婚姻專家指出過分依賴、自我意識太強和缺乏責任感成為申城年輕人畏懼婚姻的三大原因。而因工作及生活壓力大而產生的焦慮,則是指年輕人恐婚的最直接原因。
年輕人所擔心的婚姻帶來的壓力,實際上是一種對家庭的責任感,這正是許多都市青年逃避的問題所在。這在長期被父母照顧得過多的獨生子女中尤為普遍。當衣食無憂的年輕人要面對因婚姻而使生活狀況發生改變的時候,會產生焦慮和恐慌。令人擔憂的是,焦慮更加深了他們對婚姻的恐懼心態。
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專家潘允康認為,“恐婚癥”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現在的年輕人心理年齡很不成熟是造成對婚姻恐懼的關鍵性因素。年輕人在接受高層次的教育的同時,整個“人生”也隨著往后推移。由于接觸社會時間不長,各方面都還未成熟,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產生的種種焦慮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婚姻,看上去是兩個人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社會行為,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程序。因此,焦慮被稱為婚姻恐懼癥的“催生劑”.
焦慮導致人際交往障礙
社交焦慮障礙的突出表現為在社交場合中對審視、窘迫或羞辱產生強烈的令人無能為力的恐懼;對于這些場合病人往往回避,否則只能帶著恐懼去忍受。在社交焦慮障礙病人中,暴露于所恐懼的社交場合通常會引起焦慮,這種焦慮可以提前數周就開始出現,在敏感的人中可以表現為驚恐發作。
心理學家指出,社交焦慮癥就是對暴露在陌生人產生持續、顯著的畏懼,并且嚴重地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主要有:
恐怖心理: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在大眾場合下),會不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至于手足無措、語無倫次。自卑心理:表現為在交往過程中缺乏自信,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除自身評價過低外,往往在過去經歷的交往過程中曾受挫折,如受人冷遇、譏笑、指責等;另一原因是對自己期望不高,一旦遇到新交往的環境,就會感到害怕。嫉妒心理:表現為對交往對方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抱以嫉恨,乃至在行為上冷嘲熱諷,甚至采取不道德行為。
下一篇:女性一生最常見的幾種心理疾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個方法助你治療焦慮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