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焦慮癥是一組以恐懼與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這種恐懼無具體的指向性,但總感到有不祥的事要發生,有如大禍臨頭一般而惶惶不可終日。早期即體驗到不穩定的家庭生活的兒童更為焦慮,傾向更富于攻擊性和反社會性。有些兒童的焦慮有素質性因素,若加上父母對其焦慮又給予焦慮的反應,則會使癥狀更為加重。關注兒童的焦慮癥,我們將更好的撫養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焦慮癥患兒總的臨床印象是不安,易煩躁,不愉快的“麻煩的孩子”,“難照看難撫養的孩子”。由于兒童語言發育尚未完善而難以很好地表達他們的不安或惶恐,年幼兒童表現為愛哭鬧,不易安撫,年齡稍大的兒童不安惶恐的內心體驗可以表達,但經常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圍環境而總是不高興,不滿意。
較多的焦慮癥患兒常同時出現膽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單獨留在室內,不安地來回走動,不放心,反復檢查。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在環境更換時焦慮加重,如幼兒在改變撫養環境后變得更好哭,無生氣,食欲下降,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睡淺,睡眠不寧,易驚醒,夜驚,排泄習慣紊亂,如尿床、便褲。有的患兒則糾纏父母寸步不離。學齡兒童焦慮可表現為上課不安,坐不住,煩躁,易和同學、老師發生沖突,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下降,有的不敢當眾講話,回答問題不敢正視對方,面紅耳赤,手足無措,出汗心跳,手舌震顫,說話欠流利,還有的焦慮兒童表現為拒絕上學,逃學,離家出走,在外游蕩即所謂焦慮的外顯行為。
焦慮癥時的生理反應現象比較突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興奮所產生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如胸悶、心悸、呼吸加速、血壓升高、多汗、口干。頭暈。惡心、腹部不適、四肢發涼,便秘,尿頻、遺尿、遺糞、睡眠不寧、早醒、多夢等。以上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活動在焦慮中均可出現,但以前者為主,當焦慮發作時,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患兒可出現高度的激動狀態。在某些焦慮、緊張、恐懼的情況下,有時會發生昏厥現象,這主要是副交感神經活動的原因。
關注兒童的焦慮情緒,用心走進兒童的心靈,關心兒童的每個小小的焦慮事件,我們將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兒童的焦慮癥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我們應該關注兒童的焦慮癥,合理的為他們排解心中的焦慮,實現兒童健康的成長。
下一篇:兒童分離性焦慮癥不容忽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焦慮的殺傷力及消除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