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的人在生活中會有那么一瞬間,發現自己很喜歡自己的哥們或者是閨蜜,這看似是一個不經意的想法,其實,這也是屬于一種微妙的同性心理。假如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呢?
心理咨詢案例:一個在讀博士、國家廳級領導干部的女兒。上學時因品學兼優吸引了不少男孩追求,可那時的她認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能因為一場戀愛而受影響,在愛情的問題上一直采取退縮與回避。工作后,業績顯赫,權重位高,優秀的男人也不斷在她的身邊繚繞。
不知是她的亮麗還是太耀眼,這些男士從未對她有過親熱的表示,更談不上示愛。一般男士的追求,她在內心又大加排斥,不愿勉強接受。從她內心又十分渴求有男女情愛的生活。不久,有一位跟她一樣優秀的女性走近了她的生活,進入了她的情感之中,從沒想到的同性戀發生了。起初,她只是認為這是一種互動的過程,似曾感到一種沒有過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友愛。逐漸發展到肌膚之親、同性戀行為后,這個事業中曾經輝煌過的女孩陷入了現實生活的困境之中。她開始懷疑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專家分析認為:有些人雖然其表現形式酷似同性戀,但從他們的生理或心理的需求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表性性“同性戀”。我們稱他們為假性同性戀,有這種傾向的人,大多數人是因為進入青春期后,體內性的驅動和對愛渴求的本能驅使他們躁動不安,因種種主客觀的原因,婚戀失敗、性意識的覺醒、軀體內性欲望的強烈沖動及其隨之而來的生理和心理的種種反應,使他們為控制這種內在的沖動和必須采取掩飾行為而竭力壓抑自己。
殊不知當人越是要控制這些本我的沖動,他們的自我意識里這些沖動將會變得更加突出。可他(她)們的文化素質和身份使自己還必須打壓它。很多人在壓抑原始沖動而又沒辦法讓其升華時,只有選擇了同性戀的生活方式,跨越了友情,出現互相擁抱、接吻、觸摸,最后模仿同性戀的體交行為,來滿足彼此愛與被愛的、軀體、生理、心理的需求。
總之,同性心理可不是心理變態,也不是意味著同性戀者就是壞人。相反,假如我們都能夠了解一些同性心理知識的話,我們對同性戀者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歧視存在了。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同性戀,不要認為他們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其實我們都只不過是普通人而已。
下一篇:揭秘同性戀男女的典型心理特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同性戀應該得到人們的理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