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般情況下,患上強迫癥并不會影響人的智商發育,即使是10-12歲發病的兒童,智力發育也屬正常。然而,就在人們都認為強迫癥狀不會破壞智商時,英國專家卻提示,網絡信息強迫這種強迫現象可能會有損患者的智商,令其智商降低。
處在信息時代,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與外界溝通的重要媒介,但是,人們得益于網絡信息的同時,也有在海量信息前迷失自己的危險。一旦沉迷網絡的人讓自己的內心起了沖突,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網絡信息強迫現象。
精神健康網專家指出,有三類人最易出現這種網絡信息強迫現象。一類是極端忙碌的人,他們多為工作所迫,工作帶來的慣性會直接導致他們離不開大量信息。第二類是極端清閑的人,他們空余時間多,有流連網絡和寄情短信的條件,但現實中的朋友又多處于忙碌狀態中沒有時間和他們做太多交流,因此虛擬交往就成為了他們的最愛。還有一類是情感訴求強烈,但交往能力低下的人。因為這類人的情感訴求非常強烈,而現實中交往能力缺乏,所以只能在網絡上尋找一種替代性滿足。
雖然這種網絡信息強迫現象仿佛滿足了對信息苛求渴求人群的需求,但實際上這種強迫癥的疾病表現是違背當事者的主觀意愿的,嚴重者可令其痛苦的。而且英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這對他們的智商發育不利。頻繁寫電子郵件或處理文本信息會使原本聰明的人變笨。腦科醫生給出的解釋是,人們頻繁地處理信息會讓腦部的運作受到影響,最終令腦部工作效率降低。有人在進行智商測試后發現,過于忙碌處理各種信息的人得分比吸毒的人還要低。
可見,網絡信息強迫現象無益于人們的心理健康,更能對人們的智商發育起到破壞作用,因此還是及早控制為妙。
下一篇:透視網癮帶來傷害有多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遠離網癮,警惕學生心理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