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曾在深圳市組織過戒網癮志愿者隊伍的心理專家吳清云提醒說:“家長不要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更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網癮的帽子”。
她向記者講述了兩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男孩考上大學后,因為不喜歡所學專業,一直提不起興趣。
大二退學后,受不了家人整天嘮叨,他搬出去獨自居住。一個月之后,母親去看他。當時室外是30多度的高溫,男孩將房里空調開到18度,蒙在被子里玩游戲,床上堆滿了餅干、方便面和礦泉水,就像一個巨大的垃圾堆。整整一個月,他就是這樣過的。母親看不下去,說了他兩句,他抄起椅子就扔了過去。吳清云經過分析,覺得這個孩子存在較大的心理問題。在她的精心策劃下,一個專業的心理輔導師借故和男孩住到了一起,通過聊網游的話題,很快打開了孩子的心扉。在這名心理輔導師的引導下,男孩搬回家并和父母和好,最終考上了國內一所重點大學。母親后來才得知,孩子當初連遺書都在QQ里寫好了。假如不是溝通及時,將會釀成一家人的終生痛苦。
另一個男孩是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學校和老師發現他行為怪異,常常一個人手舞足蹈。同學不敢靠近,家人也不理解。吳清云和他接觸談心后發現,這個孩子非常聰明,幻想能力超出常人。之所以會有許多奇怪動作,其實都是他正沉浸在網絡游戲的角色當中。模擬角色在行動。男孩對吳清云非常信任,他告訴她,自己還寫了一本網游小說。吳清云覺得這本書寫得非常棒,便讓他拿著小說去找老師、爸爸媽媽,幫助他和學校、家人溝通。很快周圍人都理解了他。爸爸媽媽也經常和他一起研究網游,相處得很融洽。
“這兩個孩子,其實都不是網癮。孩子被網游吸引,必然是在另一方面有所缺失。”吳清云表示,網游成癮會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傷害,家長都不希望孩子過度沉迷。但面對孩子對網游的熱情,家長應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多和孩子做心靈上的溝通,而不能一味地命令、禁止。“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是一個問題家庭。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讀懂。”
下一篇:戲說“網癮”與“脫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年人沉迷于網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