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發現孩子網絡成癮后千萬不能打罵,不要情緒化,有些話語是溝通的“禁句”,比如以下敏感的句子千萬不能說出口:
“廢物,沒出息!”
“早知道你這樣不如不要生你!”
“你除了打游戲還能干什么?!”
家長平時應注意對孩子的肯定。大部分孩子會依賴網絡都是因為在現在生活中不被肯定,而在虛擬的網絡中得到了滿足。汪玲華醫生建議父母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如果孩子比較小,接觸電腦時最好家長也在場。同時,家長也該多了解網絡,對網絡有一定認識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溝通也比較容易。
網癮少年是困擾廣州眾多家庭的社會問題。從過往的“IAD少年”殺母,到“IAD少年”案例,無不觸目驚心。
《廣州市網吧專項整治聯席會議制度》規定:對累計2次接納未成年人或1次接納3名以上未成年人的,責令停業整頓;累計3次接納未成年人、1次接納8名以上(含8名)未成年人或者規定營業時間以外接納未成年人的,堅決吊銷其《網絡文化許可證》。
這進一步彰顯政府、社會對“IAD少年”危情的高度關注,引起社會強烈反響。透過政府鐵腕措施的背后,折射的則是廣州“IAD少年”的重重危情。今年暑假一開始,本報記者便對此展開了長時間深入的調查采訪。
無論是對個人的影響,還是對社會生產力的影響,互聯網成癮問題比我們愿意承認的要嚴重得多。
廣州IAD不良個案
案例1:
孽子弒母砍父
2007年6月12日下午4時多,廣州市白云區瑤臺村一出租屋內,15歲少年阿濤手持菜刀將母親砍死在臥室,并將在場的父親砍傷后逃離現場。被捕后,阿濤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沒有絲毫悔過,甚至宣稱蓄謀已久的謀殺是為了擺脫父母的束縛、追求自己的夢想。
據悉,初到廣州的阿濤對于每天和父母賣燒烤的生活很厭煩,很快他從網絡上找到了解脫。對于阿濤沉迷上網,父母的看法是,還不如用上網的時間多睡會覺。阿濤經常趁父母不注意跑出去上網,父子間為此多次發生爭吵。阿濤想出了一個解脫辦法,那就是殺掉自己的親生父母。
據阿濤交代,當他被警察按在地上時沒有絲毫害怕,而且當時對于殺死的媽媽也沒有絲毫的痛心感覺。
案例2:
高中生毆打親父
鄭女士的獨生子東東(化名)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是廣州天河區某中學的高二學生,從初中開始就迷上了網游,高中以來越陷越深,逃課去網吧玩游戲成為“家常便飯”,還患上糜爛性。“最讓我揪心的是,上個月的一個深夜,他父親勸他關機睡覺,他不聽,于是爸爸用書本拍了他一下,他開始大罵粗口,并抓起手邊一切能砸的東西往父親身上砸打,父子倆居然扭打起來。
案例3:
少年拾荒為沉迷網吧
7月1日上午10時左右,一名13歲男孩劉某在廣州荔灣區寶華路與十五甫一巷交叉路口附近被另一名男青年追打,被街坊制止后,男青年又拔出菜刀向男孩身上砍去。男孩身中數刀,而砍人者逃之夭夭。
經過初步偵查,民警掌握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拾荒青年。7月7日,偵查人員在天河體育西路突然發現一名體貌特征與嫌疑人非常相似的青年在撿罐頭,民警對其進行盤查,核實身份后將其抓獲歸案。
嫌疑人李某志供認了作案經過。他與劉某2003年結識并成為好朋友,兩人一起在廣州撿垃圾,一起露宿街邊,所得的錢一起享用。兩人還喜歡上網,每天撿破爛賣了10多元后,就結伴到城鄉接合部的黑網吧上網,直至錢都花光。
沉迷網吧令李某志性格扭曲。兩個月前,劉因結識了其他拾荒者而疏遠李,李認為劉背叛自己,于是懷恨在心,遂提刀犯下血案。
[1]
下一篇:全家調理助孩子戒網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全家調理助孩子戒網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