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今“海淘”成為時尚。“海淘族”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通過代購和出國旅游的機會,瘋搶母嬰用品、化妝品、衣服鞋包,甚至連日本的馬桶蓋都難以幸免。然而,一大批進口服裝卻因安全質量不合格而倒在了“3·15”的輿論陣地上,其中不乏阿瑪尼、拉佩拉、芒果等歐美大牌。此次曝光讓許多“海淘族”心里堵得慌,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熱衷于洋品牌呢?
心理解讀:消費者的崇洋心理首先源自“品牌來源國效應”,即他們對不同國家生產的產品有不同的認知,進而形成刻板印象,影響對產品的評價和購買傾向。比如問到電子產品哪家強,很多人會說日本;說起化妝品哪家強,不少人會說韓國;談到香水哪家強,當然是法國。
其次,毒膠囊、地溝油、三聚氰胺奶,讓國產貨聲名狼藉。網上流傳的“一等產品賣歐美,二等產品賣日韓,三等產品賣中國”這條傳言,強化了“海淘”心理。盡管海淘回來的商品很大一部分也是“中國制造”,而且不能提供質保,但消費者還是覺得這些東西經過外國嚴苛的審批,自然是極好的。
再次,盡管“速騰斷軸門”將大眾“神車”拉下神壇,但還是有不少人追捧大眾,這可以用解釋水平理論(CLT)來說明。通俗地說就是,當洋貨和國貨都因質量問題被曝光,由于洋貨的空間距離較遠,我們暴露于洋貨負面信息的頻率不太頻繁,這種較遠的心理距離會引起人們高水平的解釋,也就是“距離產生美”。
當然,面對重大質量問題,消費者的眼睛還是雪亮的。國內有心理學家找來140名更喜歡美國筆記本電腦的大學生參加試驗。受試者被隨機分為四組,分別看到了四條新聞:聯想/惠普的新款筆記本電池容易發熱,聯想/惠普的新款筆記本電池發生爆炸。結果發現,面對“電池發熱”這種一般消極信息,受試者對國貨和洋貨的喜歡程度沒有明顯差別;面對“電池爆炸”這種重大消極信息,大學生對洋貨的喜歡程度明顯低于國貨。這說明,我們對于洋貨,小的瑕疵還能忍,但大的危險增加了期望和現實間的落差,反而更不喜歡。所以,外國的月亮只是在你心里更圓,而且要記住“天下烏鴉一般黑”。海淘有風險,且淘且謹慎。
下一篇:和ta開口就吵架?因為你總是踩雷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人經期為啥愛購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