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發小”一詞源于北京方言,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通常是指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它的意思,大致相當于南方的“開襠褲朋友”或東北的“光腚娃娃”。發小之間的友誼,常常不亞于親人之間的感情。他們或者是你上幼兒園、小學時最貼心的密友,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
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蚴呛湍阃∫粋€大院、同在一個墻角逮蛐蛐的小伙伴……成年后,這些發小自然成了你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當你郁悶、悲傷時,他們往往是你最好的傾訴對象。
發小最知心
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選擇對發小傾訴衷腸,首先是因為他們更了解你,知道怎么開導你。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愿意充當你消極情緒的“垃圾轉運站”。不開心的時候,要是身邊能有個可以傾訴的發小,把苦惱說出來,對你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益的。
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選擇發小傾訴,還因為這讓你感到安全。盡管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結交新的朋友,但是,能夠彼此剖白心跡的人卻少之又少。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越來越豐富,你的社會化色彩更加濃重,防御心理也隨之增強。我們都漸漸意識到,即傾訴也分對象,有些事只能和最信任的朋友說。如果和普通朋友傾訴,常會有所顧忌,反而覺得更累。
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相比之下,童年結下的發小之誼,往往少些功利,多些關愛,這份純真的感情會讓你覺得心里更踏實。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自己更容易卸下“面具”,能夠盡情地傾吐自己的心聲,展現最真實的自我。
都市人缺乏知心朋友
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發小不僅是我們傾訴的對象,更能給我們帶來久違的親密感。在現代社會,這份感覺尤其難能可貴。最近,《美國社會學評論》刊發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平均每人有2位密友,低于1985年人均4—5名密友的水平。更有甚者,近1/4被調查者稱,自己連一個親密的朋友也沒有。
時下的中國,情況恐怕也不樂觀。在公司,大家工作壓力大,沒時間、也沒心情深入溝通;回到家卻發現,公寓別墅越來越多,而人與人的距離卻越來越遠。當年許多人家在一個大院、一個弄堂里比鄰而居,我家包了餃子送你一盤,你家煮了湯圓送我一碗的情感,已非常少見,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漸漸強烈起來。
發小彌補缺失的親密感
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正是這種普遍存在的疏離感,讓我們更加珍視發小的價值,發小能彌補人們親密感的缺失,能帶給你歡樂和默契。尤其對于承受著巨大工作、生活壓力的人來說,這份親密感是幫助他們舒緩心理壓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最親密的傾聽者,發小會為你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陪伴你渡過難關。
發小是最好的傾訴對象。當然,生活中也不能一味地依賴“發小”,我們還可以找親人或其他朋友傾訴。其實,煩悶時,一個人靜靜地聽聽歌、散散步、做感興趣的事,也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僅僅傾訴不能解決問題,宣泄完情緒,還要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
下一篇:讓女人感到丟臉的性愛方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郵箱特征暴露性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