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家是一個而充滿溫暖和快樂的地方,可是很多人都感嘆,為什么家沒有了溫暖?現在很多的人卻把各種各樣的情緒帶回家,讓家成為了一個滿是爭吵和矛盾的場所,小編是希望大家可以重視這些事情,把那個快樂的家找回來,讓自己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溫暖。
每個家庭都有分歧
研究表明,完全沒分歧的家庭是不存在的。每個家庭每天都會面對不同的問題,小到孩子犯錯、夫妻吵架,大到家人生病、長輩去世等。平時沒能及時修補一些小裂痕,家庭就可能出大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一項始于2006年的調查顯示,與高學歷、高收入、完整家庭相比,低學歷、低收入、單親家庭的功能較差。庭功能包括滿足成員的感情需求,維持均衡、和諧的心理狀態,使成員體會到家庭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家庭功能健全體現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家人間的溝通、角色分工、家庭事務參與度等方面。不完整的家庭,如單親家庭不一定不健康;表面和諧,沒有家庭暴力或糾紛的家庭并不一定健康。假如一個家庭夫妻相敬如賓且都是社會精英,但各自打拼,貌合神離,對孩子和雙方長輩不管不顧,失去凝聚力,同樣會產生大問題。
家庭傷人是潛移默化的
隨著家庭系統排列、家庭治療等心理治療學派進入中國,許多人醒悟了,明白家庭問題處理不好,很可能引發連鎖效應,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和其他成員的心理造成影響。
漠視妻子誘發心病。在香港社會乃至整個華人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依然常見。男性通常承擔養家糊口的職責,女性負責家務。有了孩子,若父親仍為工作疲于奔命,不顧家庭,母親就要獨自面對所有家務。馬麗莊說,妻子得不到丈夫的關心,可能因心態失衡陷入焦慮,甚至天天吵架,對孩子動輒打罵,進入惡性循環。
教育失職影響孩子心靈。養育孩子需要父母雙方都盡力,尤其父愛不能少。若父親固守掙錢養家的角色,整日應酬、出差、陪客戶,不承擔教育、陪伴孩子的責任,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美國“全國青年縱向研究”發現,23%的缺乏父愛的男孩不合群。父親缺席還會使男孩性格柔弱、孤僻、自卑,性別認同受影響。
打罵孩子讓全家不滿。在華人社會,孩子是父母的成績表。假如孩子在學校常被老師責罰,家長往往會受老師的“訓示”,將怒氣發泄在孩子身上。父母一方在家管教、打罵孩子,很可能引起另一方甚至住在一起的長輩的反感,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孩子可能因此厭學、逃課,影響性格發展;母親可能因心疼孩子而與丈夫大吵大鬧;父親可能因家中太吵不愿回家。
家庭自然而然會有各種分歧和矛盾,這個時候要是我們只知道一味的去抱怨的話,只會讓家庭中充滿更多的負面影響,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傷害,因此小編希望大家能夠避免家庭的爭吵,換給自己一個幸福快樂的家。
下一篇:比較常見的四個心理學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7招叫你從容面對生活變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