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理解行動崇拜? 其實很多人不了解,什么叫行動崇拜,而事實上這是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個行為和事情,比如祭天、祭祖、求雨、求福等現象,而從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其實行動崇拜,也是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祭祖是為了緩解焦慮
對行動的崇拜,是一件歷史極為悠久的事情。相對于現代人,遠古時代的人們呈現的最多的就是祭祀行為:祭天、祭祖、求雨、求福等等,都有一系列復雜的規矩和程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行為越復雜、越嚴謹,就越會被認為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這些儀式行為的功效和目的,是緩解和消除焦慮。在那個時候,人類認識自然和自身的知識十分有限,對很多東西想不清楚,就只好“做點什么”再說。“做點什么”本身,就具有安慰劑的效果,使得自己對自己有個交待,內心的焦慮就減少,甚至消失了。
現代謠言中的行動崇拜
在某些現代人看來,祭天、求雨之類的事荒誕無稽,已經是遠古時期的事情了,其實不然。幾年前“非典”流行時,在中南五省的農村,流傳著一個謠言:如果你家里不放鞭炮,你的家人就會傳染“非典”,于是很多村莊鞭炮聲震天響。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放鞭炮的家庭,就陸續有人出現頭疼、頭暈、乏力等癥狀。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說,放鞭炮跟防“非典”全無聯系,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二者因為那個謠言而有了聯系。我們可以說,那個謠言的暗示作用使二者在某些人心里以因果的形式聯系起來了。
好在這個謠言并不算太惡毒,只是一個行動的建議。這個行動是不是跟其他科學的防“非典”措施一樣有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才會安心。從暗示的過程看,先威脅你要患“非典”是暗示,再讓你放鞭炮防“非典”也是暗示,很有點中醫所謂以毒攻毒的味道。至于為什么是放鞭炮而不是放風箏可以防“非典”,這讓人懷疑是不是鞭炮廠在以這種方式做惡毒而有效的產品推銷。
行動之前多想一想
一些偽成功學的理念,實際上是“原始行動崇拜”的翻版。在一些這樣的理論和培訓中,人們被告誡要少思考、多行動。極端的情形甚至是要人根本不要想,只要不斷地行動就可以了。事實卻證明,錯誤的行動越多,失敗得就越慘。
太快地用行動來緩解焦慮,可以起到頭疼醫頭的作用,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比如在迷路的情形下,草率地選擇一個方向走,可以使人暫時平靜下來,但一旦知道方向是錯誤的時候,困境就已經比以前更深重,焦慮也就增加了。
相對于寧靜的思考而言,行動多少有點庸俗的味道。而且,人的行動跟低等動物的行動的本質區別在于:人可以想好了再行動,而動物只能依照本能的驅動而行動。那些鼓勵人不要想只要行動的人,大大的有使人逆進化而動的險惡用心。為避免行動造成的惡果,我們需要遵守的原則是:越是在被自己內心的沖突或者環境逼迫著要采取行動時,越要深思熟慮;越是應對復雜的情形時,越要謹慎行動。智者的名言是:有事不要著急,慢慢來。
以上就是對行動崇拜的分析介紹,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此,應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吧,事實上這種行為的發生,很多時候對緩解一些焦慮,以及不良情緒,都能夠帶來一定的功效。
推薦閱讀:男女之間天生的那些差異
下一篇:產生偏見心理的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手機鈴聲會透露出人的心理性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