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編者按:這是一位病人家屬在家人康復出院后寫的文章。他在妹妹患上精神分裂癥之后,積極查閱相關資料,并盡快把妹妹送至廣州白云心理醫院進行就醫。在他的盡心關愛和陪護下,妹妹在接受三個月的專業治療后康復出院,情況良好。他希望自己的這些回憶和分享可以幫到其他的家屬陪護去調整心態。在此我們非常感謝他的坦誠和用心,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目前很多人都對精神疾病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且對精神疾病患者抱著歧視的態度,包括不少病人家屬在內,對如何幫助患病的家人就醫和陪護都是不清楚的,也有不少病人家屬在陪護的過程當中,因為不懂排解自己的精神壓力而一定程度上導致自己也出現精神或心理上的問題,令人擔憂。因此,希望這文章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天降厄運,妹妹患上精神病
2007年6月,我在珠海求學,大學三年級,本來已經聯系好珠海一家實習單位,心想這個暑假就安心做好這份工作,為08年畢業找工作奠定工作經驗。
然而,世事難料,突如期來的家庭厄運突然改變了我的行程安排,開始改變或者應該說進一步完善我的心理素質:妹妹突然入院了,在當地醫院的一級病房看護。
起初,我以為是出了什么意外,身體有什么問題,但是進一步了解情況后我才知道事情遠比我想象的還要來得嚴重,是精神出了問題。
妹妹由于受家庭環境影響、學習工作不盡人意,長期調整不好自己的心態,超年齡界限想象本不屬于其年齡階段應該想象的問題、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
妹妹精神崩潰了,在一次三角戀愛作為導火線的事件出現之后,開始疑神疑鬼、胡言亂語、情緒波動巨大。
作為家中長子,又是家族中唯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清楚自己此時此刻必須要鎮定、要冷靜對待,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智及妥善地處理好這件事情。首先,我通過網絡及圖書資源了解了妹妹的癥狀特征,初步可以肯定妹妹是得了精神分裂癥,必須盡快到專門的精神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由于家族中沒有既往病史,而且是第一次發病,發病時間不長(一個星期左右),馬上住院治療的效果會很明顯,且康復的機會很大。
積極陪護,更了解精神病患者的世界
從各方信息得知,廣州白云心理醫院技術一流、環境優美、管理系統規范、病人多以青少年為主,而且病情相對較輕,非常適合妹妹的康復治療。在充分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之后(父母一直不愿意相信及接受自己的女兒得了精神病),我便與父母攜同妹妹一道前往。
在進入有保安守護的玻璃安全門之后,我就想象,這里將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但后來的事實告訴我,這里的世界遠比我想象中的印象要來得更加深切與刻骨銘心:
所有住院人員,包括患者及陪護家屬,都要暫時交出可能對身體安全構成威脅的東西,例如皮帶、鞋帶、玻璃杯、小刀等,后來我才清楚并理解這種做法,原來患者一度患病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會在發病的時候對他人或者自己構成人身安全問題甚至生命危險,再者,如果長時間患病,患者康復效果未能在短時間見效,患者極有可能輕生,了結自己的生命以求得到心靈上的解脫。
醫院運作按部就班,有條不絮。按時打針、吃飯、檢查、吃藥、工娛、睡覺,所有患者按照醫院的規律慢慢康復自己的病情。當時醫院已有將近200個各種類型的患者,父母在醫院陪護不到三天就被醫生勸說回家了,一是會增加妹妹的依賴心理,二是會重復影響妹妹的正常康復,因為父母也是第一次進入這種空間,除了要面對自己女兒的病情之外,還要同時面對身邊各種類型的患者具體癥狀表現,心靈上同時承受兩種精神壓力,或多或少會無形中帶給妹妹不必要的情感波動。
而我,在醫院當陪護將近兩個月。
第一,我堅強我自信。利用自己僅有的少量心理知識在空閑時間里盡量做好妹妹的心理指導。盡管在打完刺五加注射液、做過腦功能之后她的情緒會好轉很多,但往往是今天認真聽過我的指導之后,明天就基本忘記了,然而我不放棄,像《越獄》中的男主角一樣:保持信念。果然,隨著時間的推進,慢慢地,妹妹開始主動接受我的觀點,認識到自己的不正常行為舉動,承認自己的病情,樂意接受治療,并向往美好的未來生活,期望又能像正常人一樣過日子,重新回歸社會。
第二,我主動尋找有關的資料去更加了解妹妹的病情,希望找到源頭,協助醫生做好妹妹的病情信息,渴望能像中醫一樣:對癥下藥。以求盡量幫助妹妹的病情康復。
第三,我適當出去逛街、購物、看電影、聊電話、上網打打游戲,尋求多種壓力舒緩途徑,借以釋放自己多重緊張的精神壓力,以求自己心理壓力平衡。
第四,我更加注重自身的心理素質培養,主動參與醫護人員的談話,主動與主治醫生及心理醫生談話,主動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了解更多心理康復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種種因素,因為我知道,作為陪護,是除醫護人員之外,與患者有最直接接觸的人,如果自身心理素質不過關,會直接影響甚至阻礙患者病情的康復。
終于,三個月過去,妹妹康復出院,全家欣喜。
家屬陪護如何主動去舒緩自己的精神壓力
我沒有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竟然也會像汶川地震的災民或者救助人員一樣,腦海中時常會浮現出當時環境的一些畫面:
走廊里,問一個身邊的女孩,你叫什么名字啊?她沒有回答,一直望前走,大概過了將近10米才又折回來對我說,我叫XXX;
籃球場里,一個穿著球衣的高個子男孩一直保持一個姿勢看著球場,雷打不動,直到一個半小時的活動時間結束;
花園里,一位阿姨患者聚集一大幫患者圍繞一桌,開圓桌會議,大談企業管理之道;
醫生辦公室里,突然走進一個連門也不敲的患者,問,醫生,我現在要干嘛?
卡拉OK房里,一個中年男子,目中無人,一直雙手緊握,數著手指,好像在計算一千幾百萬的生意;
輸液室里,我曾經參與捆綁因為發病而不肯吃飯、洗澡、睡覺的極端患者到床架上;
過道里,一位靠窗邊的中年男子會不理會身邊有什么人存在,突然脫下自己所有的衣服;
房間里,不定時會有人大聲說話或者唱歌;
桌球室里,一個面容俊朗的小伙子會因為輸了一個球而跪在地面,大哭大鬧直喊冤;
至于妹妹,曾經當眾罵我、打我、向我吐口水,甚至凌晨4點多叫醒我,讓我唱歌給她聽,一直唱到天亮……
相信很多家屬陪護出院后都會有與我同樣的腦海印象,精神醫院這個世界一下子給正常人們的信息太多,一下子去思考人生的問題也太多太復雜,或者,是我們平時不會主動去關注這方面的信息罷了。
出院后,我認為,家屬陪護已經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創傷,首先應該得到自己的重視,主動通過多種途徑適當去舒緩精神壓力,力求讓自己達到心理平衡。
第一,認真工作。做好自己手頭上的工作任務,熱愛自己的工作,處理好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感受好集體團隊的魅力及樂趣所在,快樂工作,對前途有信心并為之奮斗;
第二,開心生活。多看看書看看電影、逛逛街買買東西,感受一下各種人生,知道世界是精彩的,有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學習、去感悟、去創造,為社會做出貢獻,才能擁有自己絢麗的人生;
第三,安然入睡。人的一生有將近三份之一的時間睡覺,出院之后的一兩個月里,每當躺下床,我的腦海中不時會有當時醫院的一些情景浮現,當然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主動去回想一些比較好笑的畫面,但是入睡之后就會做夢,高峰時竟然可以一晚做5個夢!我就知道自己精神過分緊張了,不可以長期這樣。于是,現在的我睡覺,幻想自己身處一大片綠野或者海洋或者數數數字,讓自己放松,盡量不主動去回想當時的畫面,慢慢安然入睡,以提高睡眠質量。我認為這樣做并不是逃避或者拒絕面對事實,而是我知道時間會是一個很好的答案,因為隨著時間的推進,有些畫面我會慢慢淡化甚至忘記掉。
作為曾經的家屬陪護,在患者康復出院、結束陪護生活之后,我們應該怎樣理性面對自己的記憶,怎樣去淡化那段曾經刻骨銘心的畫面呢?
我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淡然接受,積極面對。繼續樂觀生活,開心工作,對未來充滿信念與信心,讓印象深刻的畫面慢慢淡化。
(駱麗萍)
下一篇:校園愛情確實刻骨銘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盤點幸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