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故鄉在江西吉水縣贛江邊的一個村莊里,那里有我家的一幢占地200多平米、兩層樓的房子。房子是1990年始建,磚混結構,屋頂是木梁瓦片。
房子分兩部分:后面是兩層主樓,用作廳堂、臥房;前面一層是廚房、豬牛欄,上面用鋼筋水泥倒頂,可以用來曬東西。用來做房子的每一塊磚都是我們家自己在山上燒的,又用板車一塊塊拉回來。做房子的時候,親戚們都來幫忙,搭架的搭架,拌漿的拌漿,真的是風風火火。
房子做起后,還舉行了上梁禮,我和父親扛著刷了紅墨水的正梁,在鼓樂的吹奏中游了整個村子。房子住進去的時候,全村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來慶賀,鞭炮放了幾個鐘頭。
那時候我還在鄉村當老師,每到周末都要回家住。說實話房子是簡陋,設計上并不算合理,沒有獨立的衛生間,要解個大手還要跑到村里的公共廁所。因為鄉下沒有下水道,到了春天返潮時,墻壁上有沮喪的水流。房子里的桌椅床都笨拙粗鄙。一個桌子,桌面是幾塊板子拼的,看得見明顯的縫。可那是我的家,我的結結實實的家。
我在我的房間里貼上我的偶像齊秦的大幅照片,在床的兩邊掛上我自己臨摹的一幅漢隸。我買來一塊布,用作遮擋窗子的窗簾。我把書堆在桌子上,在昏黃的燈光下,沉入閱讀。有時候我會趴在床上寫作,那時候我已經愛上了寫詩。我在這鄉下的房子里,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古代的隱士,或者一個寒窗苦讀等待有朝一日進京趕考一鶴沖天的讀書人。那種感覺其實是很過癮的。
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有許多城里體會不到的樂趣。
比如可以聽蟲鳴。每到晚上,蟋蟀什么的就叫得厲害。那不是像在城里郊區那種寂寞的彈唱,而是成片的,此起彼伏的。這種表面的喧囂深處其實是寂靜。聽著這樣的聲音,內心會覺得無比的安寧。春天的時候,還可以聽蛙鳴。遠處是大片的噪聲,近處,不知是墻角還是門外,有一兩只青蛙的聲音格外清晰。睡在床上,感覺這樣的聲音就像是天籟。
月光晃晃的夜晚,有時候我會坐到樓上的水泥板上,看著月亮。月光灑滿我一身。看四周的房子,看遠處的莊稼地,全在月光的溫柔懷抱之中。天地廣大光明。狗偶爾會叫喚兩聲。那時候,真是有想流淚的沖動。
墻角會長出一些小花小草。隔一條馬路有菜園子,也有稻田。住在這樣的房子里,當然可以感受到植物的芬芳。春天油菜花洶涌的香氣,會讓人沉醉。
最喜歡初夏的時候,馬路那邊的菜園子里會傳來蔬菜的氣息、稻田里禾苗穗子的氣息。深深吸一口氣,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剛出果實的辣椒,哪些是青翠的豆角,哪些是正在吸水的禾苗。南瓜花開了,蜜蜂當然是不閑著的,鼻子里都是那種南瓜花花蕊的氣息。
下雨的時候聽屋檐滴水也不錯。雖然沒有帶天井的老房子的流水聲那么節奏清晰有情調,但畢竟是瓦房子,水滴檐角的聲音,還是會在心里激起回聲。
住在這樣的房子里,總有三尺之上有神靈的感覺,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祖父的畫像在廳堂的正中央,在其上還掛著太白金星手托壽桃的年畫。每到年節,香煙裊裊,燭光閃耀,鞭炮噼里啪啦響,你會覺得,你偏居的一隅,是與天地共枯榮的。
在鄉下的房子里住了5年。后來我離開了村莊,去了城里。在城里,我也有了自己的房子。房子墻上掛著油畫、書法,房子里等離子電視、電腦什么的都有。買下它的價錢,是當年鄉下建占地200多平米、兩層樓的房子的10倍。 故鄉的房子,我的爹娘住著。
只是有時候父母生病,我會匆匆驅車趕往老家,把生病的老人接了就走,大多的時候10分鐘也呆不到。還有就是每年臨近春節,我會帶著自己的妻兒回家,陪著父母在房子里住幾天。
說也奇怪,在城里生活的我,幾乎每天都要到半夜1點睡覺,可在老家的房子里,不到8點,就瞌睡得緊,非要上床睡覺不可。在城里我會偶爾失眠,如果出差,我還有認床的毛病,更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可回到家,連一個夢也沒有。那是幸福的睡眠,像孩子一樣的睡眠。
然而,我正在慢慢地失去我故鄉的房子。隨著我工作的地點不斷變換,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我的父母正在老去。我有時候想,如果雙親百年之后,我還會回去么?我還可以享受在故鄉的房子里睡覺的幸福么?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到那時候,我與故鄉的親情維系將會越來越淡薄,我會找不到回去的理由。我的故鄉,會把我當做陌生的客人。故鄉的房子,所有的墻壁都會成為我進入的障礙。
我與故鄉的房子,最終會各自終老,形同陌路。
最后,只剩下寡淡或濃烈的鄉愁。
(張麗娟)
下一篇:一樣與不一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端人才必看的心理學人生守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