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編輯同志: 近段時間我經常產生莫名的壓力。到心理門診咨詢時,醫生讓我進行心理調節。請問,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部隊何志軍何志軍同志: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面臨心理壓力時,是以瘋狂地工作或玩樂來麻痹自己,或者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
還是平靜地處理好問題,然后將其置之腦后?前兩種情形是大多數人較容易出現的反應,而對第三種處理方法許多人則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實,冷靜地處理心理壓力也不是難事,那些在危機面前不驚不慌、保持冷靜的人并非天生就有這份能耐,他們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漸學會這樣做的。以下是能夠減輕生活壓力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供參考。
學會識別心理緊張的征兆。心理緊張通常表現為身體和行為兩方面的變化,具體反應因人而異。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理壓力征兆,可以自我識別:沒有食欲或食欲過盛,心跳過快,頭痛或頸背部肌肉緊張,難以入睡或半夜醒來惡夢頻頻,不能深呼吸,皮膚過敏或濕疹,吸煙或飲酒過量,注意力難以集中,經常為瑣碎小事而與家人或同事爭吵。如果你有其中兩條以上的征兆,就意味著你可能處于心理緊張狀態了。
應付心理緊張狀態的策略有以下幾點: 找到控制壓力反應的方法:我們生活中的壓力可能并非來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來源于我們對這些生活經歷所采取的態度。你無法控制生活給你的打擊,卻能控制自己對待這一打擊的態度。
所以,在面臨心理壓力時,你一定要做到:不要讓壓力占據你的頭腦。保持樂觀是控制心理壓力的關鍵,我們應將挫折視為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不要養成消極的思考習慣,遇事要多往好處想。
洞察你自己的心聲:許多人對一些情形已形成條件反射,不加思索就做出反應。我們應多聆聽自己的心聲,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極情緒中加入一些積極的思考。
創造一種內心的平衡感:心理學家認為,保持冷靜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每天早晨或晚上進行20分鐘的盤腿靜坐或自我放松,能創造一種內心平衡感。
這種屏除雜念的靜坐冥想能降低血壓,減少焦慮感。有一項研究表明,過度焦慮煩躁的人每天花10分鐘靜坐,集中注意力數心跳,可使自己的心跳逐漸變緩慢;10個星期后,他們的心理緊張均有一定程度的減輕。此外,按摩對減輕壓力感也非常有效。
懂得平衡自己的生活:許多人抱怨說他們的時間老是不夠用,事情也老干不完。這種焦慮和受壓感已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些為工作或生活疲于奔命的人并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義。
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嘗試換個角度想問題,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樂的事情。為瑣事而緊張不安、憂心忡忡是無濟于事的,想辦法來解決才是上策。
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寫下來”,每天早起10分鐘,把自己的感受寫滿3頁16開的紙,事后不要修改,也無需再重讀。過一段時間當你把自己的煩惱都表達出來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的頭腦清楚了,也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了。
王麗杰 切除膽囊會影響消化功能嗎? 編輯同志: 前不久,我因膽結石做了膽囊切除手術,但不知會不會因此影響消化功能,請子答復為謝!
部隊于建國于建國同志: 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進食后,膽囊會發生收縮,使儲藏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一些因膽囊病變而被切除膽囊者擔心會因此影響消化功能和身體健康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這種憂慮雖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確。
因為膽囊并不是身體中不可缺少的臟器,不少高等動物,如馬、鹿、象、鯨等,天生就沒有膽囊,他們的生活與一些有膽囊的動物沒有很大區別。
有少數人由于膽囊的胚胎發育異常,生下來就沒有膽囊,但他們照樣過著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做了膽囊切除術后,病人原來的癥狀隨即消失,雖然失去了膽囊濃縮和貯存膽汁的功能,但對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無較大影響。
科學實驗研究表明,膽囊切除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與正常人相比差別不大。膽固醇結石病人在被切除膽囊后其膽汁中膽汁酸的含量會慢慢增加,這樣就能使手術前的過飽和膽汁逐步變成正常膽汁。
因此,只要在切除膽囊時已將膽管結石完全取出,膽固醇結石就不會再復發。所以,膽囊切除后對身體健康和消化吸收不會帶來不利影響,沒有必要擔心顧慮。
再者,膽囊切除后膽管壁會增厚,膽管的黏液腺會增多、膽管經常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以補償因失去膽囊儲存濃縮膽汁的功能,同時也不至于影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手術后不必忌食葷油。
如果人體攝入脂肪過少,對身體并無益處,反而對人體健康不利。當然,手術后身體的恢復及補償功能的建立要有一個過程。
動物脂肪和雞蛋的攝入量不宜太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應逐漸增加,以使身體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埮e民
(黃麗芳)
下一篇:心靈雞湯:窮人轉變觀念 也能成為富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靈雞湯:這十二句話 讓我的心很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