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沒有一帆風順的生活,不論是誰都會在生活中遭遇起起伏伏各種波浪,那么怎樣通過調節自己的心理,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各種波瀾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不要讓自己陷入憂傷失望的泥沼呢?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一個“放大鏡”,不是那種普通物理放大食物的,而是用來放大你心里的歡樂和幸福,消滅讓人沮喪的負面心理。
現代人常常抱怨自己活得苦、活得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自己常常用放大鏡看苦惱,把丁點的郁悶和壞情緒都放大了,顧影自憐,最終難以自拔。這或許就是你不快樂的根本原因。其實,用好你的“心理放大鏡”,生活就會變得輕松很多--
別盲目“放大”壞情緒
曾聽過這樣一則笑話:有一個主婦,不小心打破了一只雞蛋。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主婦卻想:一只雞蛋孵化后會變成一只小雞,小雞長大后變成母雞,而母雞又能夠下很多的蛋……“天啊!”主婦痛苦地叫喊起來,“我失去了一個養雞場”。主婦開始郁郁寡歡,最后竟一病不起。
別以為這只是個笑話,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有著與這個主婦類似的心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于拿著放大鏡對人看事,特別是傾向于將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不如意的事肆意夸大,使它成為自己思想中壓倒一切的東西,以致嚴重影響了工作與生活。
心理學家為了研究人們常常憂慮的“煩惱”問題,曾做了下面這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心理學家要求實驗者在一個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來7天內所有“憂慮”和“煩惱”都寫下來,然后投入一個指定的“煩惱箱”里。
過了3周之后,心理學家打開了這個“煩惱箱”,結果發現,其中九成的“煩惱”并未真正發生。因此,煩惱多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
一個人的快樂程度,并非決定于他擁有的多少,而是取決于他所選擇的看待生活的方式。一個悲觀的人家纏萬貫也會每日忐忑不安,一個樂觀的人雖身無分文卻依然可以享受清風明月,“心理放大鏡”其實也就是我們所選擇的生活態度。
走出放大苦惱的誤區
第一,認識痛苦與挫折的客觀性。遭受挫折其實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什么失戀啦,被炒魷魚、下崗啦,受領導批評啦等等,這些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試著尋找放大苦惱背后的心理原因,如是否自己太過追求完美、太看重事物的結果、太注重他人評價等。而這種心態的存在常常顯示著你傾向于悲觀地看待自己,拿著放大鏡看自己缺點使然。
第三,正視現實的壓力。苦惱的產生,常常由于生活中有著一些我們不愿面對的現實壓力、心理沖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壓力、人際的沖突等,我們要學會正視并及時解決它們。
第四,尋找多途徑的愉快來源,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心胸才能開闊,思路才能寬廣,才不至于將某些并不是特別重要的東西上升到不恰當的位置而自尋煩惱。
下一篇:消除惰性 獲人生成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靈雞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我一定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