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媒體:
不要做:
l 描述自殺事件細節,特別是方法和地點。
l 避免美化自殺行為。避免用第一人稱報道死者行為。
l 避免美化自殺者,避免回避報告其因為某些心理健康因素或負面因素導致自殺的情況。
l 避免對死因進行簡單歸因,也不要使人感到自殺是無法理解和解釋,無法避免的。
l 不要夸大和高估自殺發生的頻率。
l 避免使用成功,失敗這樣的詞語來修飾自殺。因自殺死亡,自殺未遂這樣的表述更佳。
要做:
l 在新聞報道中要提供相應的危機干預熱線號碼,危機干預資源,求助方法等。
l 要強調近來對抑郁癥以及其他心理疾病,自殺干預和治療的有效進展。報到自殺干預成功的案例,報道通過自身努力成功克服抑郁,絕望,孤單而走出來的案例。
l 對自殺問題專家進行專訪,報道如何克服和預防自殺。
l 重點報道國家,單位,公司為防止和治療自殺所作的有效的努力。
l 報道國家,社會,學校,公司所采取的和可以采取的積極應對措施。
企業和政府:
采取一切措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識別高危個體,并對其進行跟蹤隨訪。
注意觀察和監控相關社交網絡,例如校內網,開心網,天涯社區,BBS等,注意了解網絡上的討論和觀點,特別是美化,贊賞死者行為,將其行為看作是應對情緒困擾和現實困難的有效方法的言論。對于信號言論追蹤其發布者。
與管理層,中層管理工作者,一線心理咨詢師一起學習和認識網絡對自殺傳染的作用。
爭取引導新聞媒體和輿論,提供心理支持資源和易獲得的渠道。
通過多種形式和制度,提供資源,支持和加強工人,學生間的團隊支持,同伴支持。
向相關人群提供支持性的信息,使人看到希望和解決問題的途徑。
針對80,90后青少年的社會心理特點,亡羊補牢,引導,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重塑正確的理想和信仰,道德觀和價值觀。
(鄭丹霞)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