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上網一看,每一天都有關于地震、干旱、火山爆發、天氣異常的消息。這已經不是地球在撒嬌,而是她的更年期來了,脾氣真的在變壞。
在接連不斷的壞消息面前,我們怎么辦?我覺得我們有三件事可以做:
1. 反思和改變經濟增長模式
以掠奪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模式必須停止。即便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把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一些,可能也是勢在必行。以前我們總是過于強調經濟增長對于保持中國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好像每年只要GDP有個8%以上的躍升,老百姓就會安居樂業。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導向。長期來看,社會穩定需要依賴透明完善的游戲規則、始終如一和沒有妥協的法治精神、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公平沒有歧視的國民待遇、得到法律保護的新聞自由與輿論監督以及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有了這些,無論GDP是8%還是2%的增長率,社會都會穩步前行。
因此我認為,在未來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是比“保增長”更加重要的戰略目標。我們必須動用一切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手段來鼓勵那些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產業和綠色企業,同時嚴厲整治那些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以犧牲人類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短期利益的產業和企業,寧要增長慢一點的綠色GDP,不要野蠻增長的灰色GDP。
2. 更多個人擔當,讓公益成為常態
不用說太多,從具體的事做起:我們可以捐一個億,也可以只捐一瓶水、一頂帳篷;我們可以去建造一片森林,也可以每年只種一棵樹;我們可以飛去災難現場參與救援,也可以用微博傳遞最新信息還有那份遙遠的關懷;我們可以關掉一個排污嚴重的工廠,也可以僅僅是注意隨手關燈,隨手關水;我們可以建一所學校,也可以只認養一個孤兒。
無論怎樣,社會擔當只分有否,不分多寡;最好的公益一定是力所能及范圍內的常態的公益。因為只有量力而行,每個人才能從我做起,經常想起。
其實,我們在關鍵時刻伸出雙手,承擔責任,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別人,也是為了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發自內心的快樂。是的,在這個社會,擔當就是一種快樂。這種快樂不需要媒體曝光,不需要別人認可;它可以讓自己為自己感到驕傲,這是自己可以獻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
陳奕迅那首歌唱道:“把一個人的溫暖傳遞到另一個人的胸膛”。溫暖別人,其實被溫暖到的首先是我們自己。
3. 享受生活,活出自我,讓生命流淌安寧與快樂
災難面前,我們更能感受到人生苦短,世道無常。這也提醒我們,既然我們無法百分之百左右自己的命運,那么在我們還擁有生命和健康的時候,我們應該珍視每一分鐘,讓每一分鐘都安寧而快樂。
特別是年輕人,我希望看到他們有這樣的意識和勇氣——
讓房子見鬼去吧,我們要詩和遠方,我們不要做房奴。
讓潛規則見鬼去吧,我們要價值觀上的安寧,我們不要做乞丐。
讓所有我們不喜歡的人與事都見鬼去吧,我們要追隨自己的內心,我們不要做擰巴的麻花。
讓痛苦的疲于奔命見鬼去吧,我們要平衡和健康的人生,我們不要做醫院檔案里的一個號碼。
讓那些世俗的擇偶標準見鬼去吧,我們要自己最舒服的那雙鞋,我們不要做別人眼里的擇偶榜樣。
太多的中國人還在試圖活出成績,有些人還在試圖證明自己。累不累啊,有什么可證明的呢?你又證明給誰看呢?
不知道哪天地震就會搖晃到我們腳下,火山就會噴薄到我們頭上,洪水就會洶涌到我們眼前。所以,我們最好還是立足于在我們有限的一生中活出快樂、精彩和溫暖,而不是那些在人生盡頭回望時顯得蒼白如紙一文不值的所謂財富與成功。
下一篇:請將痛苦沉到杯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0個實用的生活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