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呂淑云介紹,秋冬季節,人們的心情隨著自然的變化也會發生一些改變。冬季白天變短,夜晚變長,人們自然對黑暗有一種恐懼感,所以夜晚時間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的心情;遇陰天、大霧天亦如此;冬天日照時間減少會使人大腦褪黑素的分泌減少,褪黑素(松果體)與人的情緒有一定關系;戶外活動本是宣泄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而進入冬季后,人們的戶外活動、人際交往也相對減少。這些因素都會使人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具體表現為: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疲乏,缺乏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動力,有虛度一年光陰的感嘆。另外,在冬季,老年人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也會有過一年少一年的感嘆。
要調整這些不良的情緒,就應有意識地與朋友、同事交流。選擇適合的戶外活動,如滑冰、滑雪,還可以游泳。在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因為經常吃得太油膩也會影響人的心情。
呂淑云還提醒,秋冬季節是情感障礙發生的高發期,尤其是抑郁癥的多發季節。冬季抑郁的情緒延續得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冬季抑郁癥。即除睡眠不好、胃口不好等表現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甚至產生偏執的想法。
防范冬季抑郁癥,首先應注意自我調節,多與精力旺盛又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交往,以帶動自己的生活熱情;改變自己的居室環境,通過色彩和光線來改善自己的心境;還應設法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平時,則應該注重自己的儀表,用妝束來改變自己的心情。如果抑郁的情緒無法通過自我調節來改善,就應該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調適或配合藥物治療。
(賀鳳麗)
下一篇:情遇“危機”的中年男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把苦難放在遠處欣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