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舅舅不帶我去車站坐車,而是在路邊等車。早就聽人說,美國人愛搭便車,搭便車不用給錢或是給很少的錢。舅舅在美國生活半輩子,已是十足的美國人。看來,今天回去,舅舅也想坐便車。
終于,有一輛小車在我們面前停下,舅舅上前與司機說話,我的英語不好,但也隱約聽出他們是在談價錢。舅舅也真是的,花錢坐車,為何不到車站?在路上還討價還價的。
美國的車很多,好在我們的車雖然堵,但走走停停一段路后,就暢通了。車來到舅舅居住的城市,在路邊停下。舅舅招呼我下車。下車后,舅舅走到司機窗口前,叩了叩窗口的玻璃。我以為舅舅是給司機付錢,可又不見舅舅伸手掏錢包。我做夢也想不到,司機搖下車窗后,竟然從車里拿出鈔票,交給舅舅。司機向我們道了謝,說著拜拜開車走了。
看著舅舅數錢,我茫然了。我問舅舅:我們蹭車,不但不付錢,還跟司機要錢,這是為什么?舅舅說,因為我們剛才幫了他的忙。坐別人的車,不付錢,還幫了別人的忙?我更茫然了。
舅舅說,這事要發生在咱國內,可能很怪,但在美國并不怪。因為美國的車多,不但環境污染嚴重,而且交通也時有堵塞。為了減少私人“開單車”(即一人開一輛車),有關部門出臺了一個“HOV”(即多乘客通道)政策,鼓勵一車多人,多人合坐一車。“HOV”通道規定車里乘客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上這條通道。這條通道一般比別的車道暢通。所以,一些“開單車”的人,為了不受堵車之苦,只好請別人來搭便車。可近年來出現了“車客”一族,一些人把搭便車視為賺錢之道,當起專職“車客”。“車客”坐車,司機是要付錢的。有些司機,因為事急,怕路上被堵,只好出錢請“車客”坐車。我們雖然是順路,但完全可以當一回“車客”。不過,我們今天只當了半個“車客”,因為舅舅只要了正常“車客”價錢的一半,即1小時4美元。所以司機要感謝我們。
看來,剛才我是錯怪舅舅了。
下一篇:原來肥皂也能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肯定”打造健康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