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幾個老朋友聚會,一則電視新聞吸引了眾人的注意——一對打工夫妻,在租住的房子里煉豬油,竟然引發爆炸。為保護妻子和孩子,丈夫躍身撲到了油鍋上。唏噓之余,主人說,我也給大家講一段真實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后,人們對“震”有了驚弓之鳥的感覺。一個深夜,輕微的震動傳來,驚醒了鄰居家的男主人。這是一對結婚剛滿一年的夫婦,他躍窗而出,跳到了院里。院中已有逃出家門的驚醒者,彼此笑言“余震”以解虛驚。他突然想起,她還在屋里,便匆忙回房間。她被驚醒了,問明何事,又轉身睡去。第二天,她提出離婚,她說:“若是昨夜真的震了,我早已不在人世。”他辯解自己是一時慌亂。她卻說,大難時流露的自然是真情。說者口氣平淡,聽者心海泛波。
一位已經稱得上事業有成的學兄舉杯對大家說,我告訴你們一件真實的經歷:自打我妻子去世,很多朋友關心我,沒少給我介紹對象。可總沒遇到傾心的。前段時間,有人又介紹了一位,我還真挺滿意,對方年方三十,溫柔美貌,先生因病去世。關鍵是,我們都有得到人生知己的感覺。“那就請大家喝喜酒唄。”有性急的人搭話。“可我已經和她bye-bye了。”學兄一字一句低沉而清晰:“我們都開始談婚論嫁了。有一次,她跟我談到她去世的丈夫時說:‘他剛從新疆出差回來十多天,就突發腦溢血去世了。要知道這樣,還不如當初飛機失事呢,最起碼因公去世,能給我留下點補償。’”
兩段故事中主人公的放棄是由于他們真正懂得愛的真諦。無論貧富,無論貴賤,愛情的第一元素應該是給予,而給予的前提則是忘我——為了你所愛的人,能忘記自我,更能忘記一切身外之物。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