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尤其是,50歲以下,接受過高等教育、收入高的人更喜歡“Google”自己。這個有趣的現象,也不由讓記者想到,包括自己在內,身邊的很多朋友和同事都用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過個人信息。
渴望脫穎而出
“生活就像大海,每個人就是其中的水滴,茫茫人海,一個人是那么微不足道。”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楊東解釋,這就給人們帶來了心理上的不滿足和不安全感,潛意識中害怕自己被遺忘、被拋棄。“于是,人們自然就會進行一系列所謂的反抗,有的人會在人前拼命表現自己,有的人會不惜犧牲他人換取自己的高位,以期能在人群脫穎而出。”楊東說,網絡搜索引擎給人們提供了另一個平臺,它不用你付出任何代價,就能看到自己赫然在上,每個關鍵詞都是你的名字,自然會產生"我最閃亮"的滿足感。
希望進一步了解自己
有人就說過,人最不了解的可能恰恰就是自己。心理學也有研究稱,人關注更多的是他人, 而內心中卻最渴望了解自己。“當我們每天疲于奔命、快節奏生活時,沒有時間真正認知自己。”楊東分析,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常常會給生活、工作的判斷帶來一些失誤。“一些朋友說,真想好好整合一下自己。”楊東說,現在這個時代,你的個人信息、工作經歷、工作成績等都不是秘密,而有些我們已經遺忘,回頭搜索一下,就能重新認識自己。“調查中提到的,50歲以下的受過高等教育、收入高的人,大部分就是這種心理。”楊東說道。
滿足虛榮心
“其中也有一些人是想滿足虛榮心。”楊東補充道,這類人往往平時受到了壓抑,例如工作中被同事或領導壓得很難有出頭之日,或生活中被親人強制,像“妻管嚴”。他們總是處在別人的“威力”之下,產生巨大自卑、壓抑感的同時,更渴望舒展一下被卷曲的心靈。“在搜索結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像突然揚眉吐氣了一般,再沒有有人壓著自己了。”楊東說,其實,這是一種變相的虛榮心,不是炫耀給別人看,而僅僅是為了自己滿足。
下一篇:人死前會有什么先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