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替孩子包辦一切嗎
分類: 案例分析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07-22
閱讀 :368
孩子聲音
我每天都覺得特壓抑,喘不過氣來
姓名:小顏
年齡:18
我媽這人事兒特多,對我管得特嚴,啥事兒都要干涉。比如說我每天能去哪兒,幾時能準時回來;能說哪些話,能做哪些事兒;買衣服、怎么穿得聽她的;電視看幾個小時,只能看哪些頻道……我媽都會緊著吩咐我,甚至連用哪個牌子的衛(wèi)生巾都得我媽說了算……18歲的小顏羞澀地對記者說。
我覺得我已經(jīng)長大了,有些事自己應該可以做主了,可在我們家民主根本行不通。上回去同學家玩兒,我媽規(guī)定我晚上9點必須回家,我就遲到了半個小時,回來我爸就打了我,竟然還說:別說半小時,給你規(guī)定的時間你遲到一分鐘都不行。這次升學考試更離譜,我一直都喜歡園林設(shè)計,我媽卻說這門學科太丟人,說別人家的孩子畢業(yè)都當白領(lǐng),而我這沒出息的才去搞花花草草。她自己也沒主意,竟然去問別人我報考哪個專業(yè)合適?“現(xiàn)在我每天都覺得特壓抑,都喘不過氣來,家里好像牢房……”
北京市未成年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宗春山告訴記者,據(jù)他們統(tǒng)計,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幾乎都對孩子的某些方面實行包辦,只不過是程度各有不同而已。而現(xiàn)在的孩子自主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形成了目前家庭中孩子和父母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家長苦惱
現(xiàn)在的社會五花八門,學壞太容易
小顏的媽媽對記者說:“如果她是個男孩子,我不會對她管那么嚴的。其實我們做父母的也很為難,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膽中。你看那電視上、生活中,不是有好多活生生的例子嗎?我寧愿她說我多事兒,也得管著她,省得有一天后悔。我想等到她到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她就明白了。”
小顏爸爸是個急性子,他對記者說:“教育的事一般都是她媽,如果她媽說服不起作用了,我再來,那時候可就不是好聽的了。再說,我們也就這一個女兒,萬一出點什么事我和她媽這輩子可就完了。跟你這么說吧,現(xiàn)在的社會實在讓我們不放心,電視里整天播放著色情、暴力,生活中奇奇怪怪的事也屢見不鮮。不看緊點,孩子隨時都會沾染上不良的習氣,像她那種涉世未深的孩子太容易上當受騙了。我們做父母的也是整天如履薄冰呀!”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家長,他們在對待孩子上大都持相同觀點:一是現(xiàn)在的社會太復雜,五花八門的東西太多了,而孩子經(jīng)歷太少,放手不管讓人不放心;二是就一個孩子,不舍得讓孩子去吃苦受累。因此在孩子的生活、學習上,或多或少地包攬一些事情,而且,他們也覺得這樣的確會使孩子在對父母的感情上大打折扣。也有個別對孩子比較民主的,但說起來也是滿腔苦水。一位李先生說:“我是個單親爸爸,以前我也老管著孩子,她不樂意,老向我爭取民主。慢慢地我學著讓她自己拿主意,可有時候真是讓人受不了。前些天她買了一條牛仔褲,專門在屁股后拉了一大口子,我和她一起去吃飯,從后面突然看見,趕緊拿我的衣服圍著她,她竟然罵我土老冒。后來我才知道,她是跟學校門口賣的雜志上學來的。”
專家解讀
包辦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北京市未成年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宗春山主任認為,首先,父母處處為孩子大包大攬,一是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使孩子在生活中沒有目標,沒有動力;二是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失敗了,不怨自己,而是怨父母、怨社會。我們今天的保護,不是為了明天的不保護,因此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是很重要的。事事替孩子想好,這時父母們以為是愛孩子,卻沒考慮實際上剝奪了孩子成長中適當遭受挫折和困難、學習、愛護和幫助他人的機會和權(quán)利。還有就是漠視、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對他們成長中的問題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尋找其他途徑解決問題或得到情感滿足,又往往因為經(jīng)驗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響出現(xiàn)問題。
其次,家庭并不是個獨立的個體,它其實是社會的一個元素、一個縮寫,父母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加在孩子頭上,人為地為孩子設(shè)計環(huán)境,會使孩子覺得他生活的這個環(huán)境是虛擬的、不真實的,因而他對社會的不良行為、不道德行為缺乏認識,由此過分敏感,造成孩子、人格的缺失,他對于社會的尊重,是被強化出來的。因此,孩子內(nèi)在的叛逆思想一旦暴發(fā),他就會由對父母的抗拒、反抗發(fā)展到對社會的反抗,對道德的反抗。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宗主任認為,一個人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良好的性格+良好的適應能力。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凡事不要為孩子大包大攬。
陳琳
我說兩句
孩子們快成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了
現(xiàn)在許多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會成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一切責任都有人為他承擔。而有些家長也非常樂意承擔責任,孩子成績沒考好,家長說我不知道要考試,沒給他復習;孩子的學習用具沒帶,家長又說忘了給孩子準備。其實承擔責任是很累的。有的家長三天兩頭請假給孩子送東西,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長就干脆叫孩子把畫筆、水桶等,長期放在教室里,省得孩子記不住,更放縱了孩子不負責任的行為。
冉 福
在孩子心里種下責任的種子
總有一些家長認為學生在校有老師教育引導,一切萬事大吉,非常放心。因此,忽略了對學生的家庭教育,對小孩十分嬌慣,現(xiàn)在也吃到了一些苦頭。
試想一個孩子,如果現(xiàn)在不種下責任的種子,將來怎樣走向社會。且不說對社會做出貢獻,就是生存都將存在問題,家長一定要配合學校,從抓責任心的培養(yǎng)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素質(zhì)。
白 炎
過分包辦會限制孩子正常發(fā)展
孩子有手有腳,有自己的頭腦和思考方式,少替孩子做一點事并不意味著孩子會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在自立自主、探索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自我的力量,并由此產(chǎn)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即使失敗,也是為他將來的人生積累經(jīng)驗。
同時,你要多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決策,比如臥室里挑選什么式樣的家具、穿什么顏色的衣服等等,讓孩子成為生活的“主人翁”,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過分包辦,只會限制孩子的正常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