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事件經過
知情人透露,2010年2月24日上午11點左右,家住銅山縣的周某要出去打牌,其妻子不同意其外出,遂與其發(fā)生口角,并揚言周某如果真要外出的話,她將會把三個月的兒子扔進水缸淹死。因周某當時認為妻子在說氣話便沒當真。不料,周某走后,賭氣的妻子竟真的將襁褓中的兒子悶進了家中的水缸,導致其活活淹死。
家長的虐待行為源頭
兒子被自己親手虐待致死,等待周某妻子的將是法律的嚴懲。然而法律懲戒的同時,我們也該深思,是什么令一位母親狠心將親生子送上不歸路?又是什么讓其在溺死親子的過程中毫不留情!
專家指出,發(fā)生在家庭中的家長對孩子的虐待行為屢見不鮮。孩子犯錯便聲色俱厲,甚至令其嘗到皮肉之苦,這種情況的多發(fā)幾乎已經令眾多家長視其為正常。而從健康角度分析,這種虐待行為實際上屬于障礙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發(fā)泄心中郁悶、緩解緊張情緒的結果。專家指出,人具有攻擊和破壞的本能,當他遭遇壓力和挫折境遇時,就可能重新激發(fā)他的侵犯動機,出現攻擊性,當一個人處于某種原因而不能對侵犯者還擊時,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fā)泄一通,這也就促成了虐待行為的出現。
夫妻關系不和,一方往往把對對方的怨恨撒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一方的代替品、出氣筒。特別在瀕臨解體的家庭和已經解散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孩子出錯時更容易出現虐待現象;父母不夠健康,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會借助找醫(yī)生減壓等正常方式,只會將在外壓力回家釋放,所以許多孩子成了父母情緒的宣泄對象。特別是碰到挫折時,孩子更成了首當其沖的出氣筒……,這些情況都促使家庭中的虐待現象頻繁出現。
而要盡量減少案件中這種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為,專家建議,家長們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提高保健意識,及時排解自身的問題和障礙,以消除虐待的根源。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下一篇:80后的“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九歲女孩虐待文具 渴盼家長心理呵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