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童言無忌是沒錯,但是家長切不可讓孩子養成胡亂瞎說,甚至撒謊的壞習慣。家長有時候會奇怪,孩子那么小怎么就學會撒謊,學會欺騙了呢?其實孩子之所以撒謊不是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而是家庭及周遭環境對他產生了影響。
1、家長疏于管教。有的兒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父母忙于各自的事情,無暇顧及孩子。
2、壓力過大。家長過高的期望,使得兒童在沒達到父母的要求標準時以撒謊的形式獲取家長的贊許。如,家長規定孩子每次考試必須達到95分以上,孩子達不到,于是通過改分數等以騙取家長的歡心。
3、兒童犯錯誤時,家長教育兒童的方式。逃避懲罰是人的本能。而有的家長在面對兒童的錯誤時氣勢洶洶,批評沒完沒了,有時甚至體罰,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讓兒童懂得了,只有撒謊才能推遲被懲罰的時間甚至逃避懲罰,那為什么不撒謊呢!
4、恐懼心理。有的家長對兒童管教過嚴,在兒童印象中又曾經有過因犯錯誤而受到嚴厲懲罰的經歷,當再次犯錯時,由于害怕,就會以撒謊來逃避可能受到的懲罰。
5、惰性表現。有的兒童因貪玩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或回家不愿做功課時,常編造理由。如以“作業忘在家里”“老師沒布置”之類謊言為自己開脫責任。
6、模仿的結果。心理學研究發現,同伴和家長對兒童的影響是很大的。如兒童與齡稍大一些的孩子一起玩耍時,發現大年齡兒童用欺騙的手段輕而易舉贏了自己,久而久之,也會養成欺騙的行為。家長雖然沒有教孩子撒謊,但可能無意中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撒謊的言行。而孩子的感覺是敏銳的,模仿能力是無限的。
7、期望獲得表揚。有的兒童非常渴望得到成人的贊許,有時無意中夸大事實,造成說慌。如,壯壯回家告訴爸媽:“老師今天表揚我了,獎勵我一顆紅五星。”事實上老師可能只表揚他幾句,并且鼓勵他如果繼續努力,將得到一顆紅五星。結果壯壯太高興了,向父母講述這件事時,無意中夸大了事實。
8、幻想成真。兒童有一段時間被稱作“幻想期”,成人會誤以為說謊。如,小亮告訴同伴:“爸爸帶我去北京,還給我買了輛小汽車。”其實爸爸根本沒帶他去,只是他的美好幻想而已。
以上就是孩子愛撒謊的八個因素。有些家長平時總對孩子說小孩子是不能撒謊的,但是孩子還是撒了謊,可見一句話對孩子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孩子他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結果會怎樣,他就理解不了其中的重要性。孩子如果撒了謊,家長就一定要乘機好好教育,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下一篇:孩子叛逆到底是誰之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自閉 五個方法可開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