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家長在平時的時候很少對孩子關于共享和關愛的教育,而其后果就是孩子對自己的自我和自私的心態根本渾然不知。這對身心的發展是很不好的。在自我的概念里,如果形成自私的從而惡性循環的兒童心理,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和危害都很多,因此孩子的自我心理要及時糾正。
如何避免兒童自我和自私心理,首先在家長這里。
要糾正孩子的自我和自私觀念,家長就不能不合理要求給予滿足,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亦不可百分之百給予滿足。臺灣皇龍投資公司董事長黃任中,可稱億萬富翁,他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一般只滿足四分之一,可謂用心良苦。
欲望是滋生自我和自私的根由,欲望的無止境,自我和自私便隨之而生。對兒童,家長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欲望 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獨自一個享用,而是主動與他人分享,在家務上,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父母干點什么。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
此外,父母自身也應以身作則。有一則笑話,一對夫婦對兒子千般呵護,而對父母萬般挑剔,某一天,這對夫婦對父母的惡劣態度被兒子看到了,其子大 聲叫喊,“我記住了。”,其父母問他記住了什么,其子說“我記住了你們怎樣對待祖父母,看我長大后怎樣收拾你們。”,父母啞然。可見身正影不斜是何等重要的。
孩子的自我心理要及時糾正,而如果產生了自私的心理的話,更要注意及時的修正。這樣對自己和以后的發展都有好處。>>>孩子心靈需求的教育不可忽視
下一篇:嬰幼兒孤獨癥的有哪些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園新生的怪辟“戀物”情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