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練就一雙別真相的眼睛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10-04
閱讀 :352
1 有時候,壞人不傷害人,并不是因?yàn)閴娜俗兒昧耍菣C(jī)會還尚未成熟。若是一個人因?yàn)閴娜藭簳r變好而不加以防范,那么結(jié)果可能就不堪設(shè)想。
臨江有個獵人經(jīng)常到山上打獵。
有一次,他在山上下了一個網(wǎng),準(zhǔn)備網(wǎng)獵物,下完后就回家去了。
過了兩天,獵人就到山上去看自己下的網(wǎng)有沒有網(wǎng)到獵物,到了山上,看到網(wǎng)中有一只小麋鹿,它可能還沒斷奶呢。獵人看到這個小家伙不忍心殺它,動了惻隱之心,就把它抱回家去飼養(yǎng)了。
剛跨進(jìn)門檻,家里的一大群狗都搖頭晃尾地跑來,流著口水想吃小麋鹿。主人大怒,狠狠把狗教訓(xùn)了一頓。
從此,主人就天天抱著小麋鹿,讓它同狗相互熟悉。每次狗只要稍微露出不良企圖,主人就會立刻將狗毒打一頓。
這樣時間一久,小麋鹿就和那群狗混得很熟了,時時在一塊兒玩耍,打打滾兒,舔舔毛,十分親昵。這些狗雖然很想嘗嘗鹿肉的鮮味,可是懼怕主人,只能看著它咽咽唾沫,小麋鹿呢,也忘記了自己原是鹿類,把狗當(dāng)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小麋鹿跑出門外,看見大路上有一群別人家的狗,立刻歡蹦亂跳地跑過去同它們玩兒。群狗一起驚奇地瞪著這只小蠢貨,又喜又惱,隨后一起撲上來,你爭我奪,把小麋鹿撕得粉碎,只剩下滿地的污血。
這頭小麋鹿直到臨死,還沒有醒悟過來。
有時候,壞人不傷害人,并不是因?yàn)閴娜俗兒昧耍菣C(jī)會還尚未成熟。若是一個人因?yàn)閴娜藭簳r變好而不加以防范,那么結(jié)果可能就不堪設(shè)想。
有些壞人往往不會直接表現(xiàn)出他們丑陋的本質(zhì),而是用迷人的微笑、甜言蜜語或物質(zhì)報酬等誘惑人。
每天清早,鴨姐妹倆總是順著大路搖搖擺擺地去池塘游泳。
"這條路真好。"鴨姐姐說,"但是我在想,我們是不是另外找一條路走走?還有許多路都能通向池塘去呢。"
"不,不。"鴨妹妹說,"我不同意,我實(shí)在不想找另一條新的路,這條路我已經(jīng)走習(xí)慣了,很舒服。"
這天早上,鴨姐妹看見一只狐貍坐在路邊的一根木頭上。
"早晨好,鴨小姐。你們是去池塘游泳吧?"
"對啊。我們每天都要走這條路呢!"鴨妹妹說。
"真的嗎?有意思。"說著,狐貍露出尖尖的牙笑了笑。
第二天,太陽升起來了。鴨姐姐說:"如果我們今天還是走那條老路的話,一定還會遇到那只狐貍的。我不喜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