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如何激發孩子的"斗志"?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0-04
閱讀 :400
1 或許你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或許上學期糟糕的考試成績已使孩子喪失了信心,那么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家長是時候采取行動,重新激發孩子學習的斗志了。教育專家認為,在督促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采取千篇一律的說教、訓斥或者是命令的方式,常常會起到令孩子厭惡學習、懼怕學習的反作用。如果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將一些效應應用到教育的過程當中,很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期,我們特就兩大學效應作一解讀,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效應一:羅森塔爾效應
作用:讓孩子對自己有期望
學家羅森塔爾曾對某小學的孩子進行了一項“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并給該校老師提供了一份“具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半年后,他對參加測試的孩子進行復試,發現凡是上了名單的孩子,成績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且自信心大大增強。事實上,那份名單只是隨意擬定的,但是名單卻左右了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老師又將這一活動傳染給了孩子,使孩子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期望,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進步。
每一個孩子都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與才華,但孩子能不能將這些才華表現出來,就要取決于家長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也就是說,家長的期望并不一定會對孩子有多大的幫助,但家長要善于將自己的期望“轉嫁”給孩子,讓他們對自己擁有期望,進而為實現自己的期望而努力。
[專家支招]
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與賞識。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時,就會萌發或增強好學的愿望、向上的志向、勤奮學習的動力。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要多贊揚孩子,以使孩子對自己的前途更充滿希望。另外,家長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贊美。家長要時時把贊賞當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種需要,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對孩子進行贊賞。
善用表情、動作傳遞關愛。有時候,肢體動作的暗示作用要強過語言表達。想要把教育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