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專家說:兒童健康不只是身體強壯。優秀孩子還應智力出眾,心理健康。
在國外,嬰兒精神醫學已成為專門學科。因為嬰兒也是一個社會的分子,從生下來他們就開始主動與人交往了,每一聲啼哭,每一次微笑,每一個動作都是主動交往的信號。特別是6至22個月的嬰兒,需要固定的依戀對象。如果這時的孩子缺少依戀對象,就會產生“母愛剝奪”。盡管身體沒病,卻發育不好,出現消瘦、發育遲緩等癥狀。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對周圍環境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缺乏探索和冒險精神。
專家認為,孩子的智力發育存在著個體差異,少數孩子智力超群,還有少數孩子則達不到正常標準。因此,是否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要視孩子智力發育程度而定。孩子在某個方面發育成熟,可提早訓練和引導。但切莫盲目地在所有方面進行早期教育,拔苗助長,其后果是有害的。優秀的孩子,不僅身體強壯,智力出眾,更應該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那么,怎樣在為孩子的營養狀況、身體發育操心的同時,注意并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為了能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健康地發育成長,形成良好的個性,做父母的尤其是年輕的父母們就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愉快、團結、友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舒暢、寬舒中成長。
二、要有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時要有耐心,注意說理,從正面進行引導。另外,還應注意在教育孩子時,切忌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讓孩子無所適從。
三、逐步培養兒童獨立的生活能力、堅強意志和頑強的性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應早在孩子上小學甚至入園前開始。諸如鼓勵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洗臉、梳頭、鋪床、疊被等等。父母應不厭其煩地、耐心地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培養兒童的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入學前他們已有了初步判斷是非的能力。比如家長表揚時就興高采烈,批評時就羞澀自卑。因此,父母要特別注意在責備孩子時一定要適度,適可而止,不要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任何的傷害。
五、培養孩子的集體生活觀念。當孩子滿3歲時就應送到幼兒園進行集體生活鍛煉,不要因為孩子“不愿去”或怕孩子“受罪”,把孩子放在家里。而應從小培養孩子具有遵守紀律、樂于助人的好品德與集體主義觀念。
下一篇:高級住宅區難覓玩伴孤獨易影響心理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期的心理特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