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讓孩子懂得人生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08
閱讀 :368
兒童心靈的發展需要愛。愛的行為,愛的感受,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里長出美的花蕾。塑造人格,理解人生 ,這大概是最初的萌芽吧。
衣著簡樸的陳一飛是新來的小朋友。來園的第一天,我就發現他臉上帶有孩童少有的冷漠。奶奶向他“再 見”,他頭也不回地走了。奶奶皸裂的嘴唇蠕動著,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陳一飛對所有的人都抱有“戒心”,他不讓小朋友碰自己的東西,發生一點點小事都要向老師告狀。
家訪證實了猜測。這是一個缺乏愛的家庭:三代人只住一間房,奶奶和媽媽幾乎不說話。小一飛患有先天 性心臟病,為了籌集手術費,節衣縮食的一家人經常為了錢而發生口角。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家庭成員間 的不和,“憎屋及烏”,怎能不影響一飛與小朋友間的友愛呢?
這天上課時我宣布:“小朋友們,請記住今天——9月21日, 我們班有件非常高興的事,一位小朋友要過 5歲生日了!”教室里沸騰了,大家歡呼著,跳躍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急于想知道誰能夠得到生日蛋糕, 并和大人一起拍紀念照……
“你們看,誰的頭低著?誰的臉紅了?”我一問,小朋友們都一下子擁向了陳一飛。
“陳一飛是你們的好朋友,也是老師的好朋友,我們大家一起來祝賀他的生日,好不好?”我提議。“好 !”孩子們一片鼓掌,“我來給他唱支歌!”“我來給他跳個舞!”“我來為他畫幅畫!”小朋友們爭先恐后 地表示。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隨著歌聲與舞蹈,在插著5 根蠟燭的蛋糕旁,一張大大的生日賀卡做成了: 一座美麗的紅房子外有一棵大樹和許多小鳥,樹下歪歪扭扭地簽著所有小朋友的名字……
小一飛的臉更是漲得通紅。他笑了,我第一次看見他圓圓的面頰上現出了一對淺淺的酒靨;第一次看見他 大大的眼睛里有兩個亮晶晶的東西在閃動。他悄悄地拉住了我的手,小聲地說:“羅老師,今后我也要給小朋 友們過生日,我一口氣能把蠟燭全吹滅的。”
“好!小朋友們,陳一飛說今后也要給大家過生日呢!”我剛一大聲宣布,破子們便紛紛向一飛報出了自 己的生日,天真和熱情像涌動的熱浪,感染著每一顆稚嫩的心。
下課后我問一飛一個問題:“早晨你為什么不跟奶奶說‘再見’?”他低頭不語。“奶奶好嗎?”我又問 。“不好。”想不到他這樣回答。“奶奶的頭發都白了,她每天起得最早,還要做飯,送你來幼兒園,她為什 么不好呢?”我再問。“媽媽總是這樣說的。”一飛似乎有根有據。批評他的媽媽嗎?不。在孩子面前我暫時 否定了這一想法。
重陽節到了。孩子們忙著做糕,做旗子,他們要請爺爺奶奶們來幼兒園過節。
吃著糕,聽著歌,看著舞,玩著孩子們的玩具,老人們淌著喜悅的淚水。
放學后,我交給小一飛一個“任務”:把一塊糕帶回家,送給奶奶吃,并要說:“奶奶,您辛苦了。”
第二天,滿目委屈的一飛像一只受傷的雛燕般地來到了幼兒園。原來,由于媽媽的阻撓,奶奶沒有吃到那 塊糕。心里一陣難過,我對一飛說:“老師今天再請你帶一塊糕給奶奶。你要對媽媽說,‘您那樣做,是教育 我長大了不孝敬您。’試試看,能說嗎?”“能。”小一飛結結巴巴地先說了一遍。
我做好了再次登門拜訪的思想準備。可想不到。一飛帶來了媽媽寫的一張字條,上面寫著:“羅老師,對 不起,我作為孩子的母親,真不該……
一飛住進了醫院要開刀了,我帶著小朋友送的一大批慰問品來看望他。一踏進病房,就得知他有了一個綽 號:“病房里的小護士”。
一飛變了,變得愛人也被人愛了。同樣,我們辦藝術幼兒園也就是要用藝術的手段來讓孩子們懂得愛,理 解愛,表現愛。孩子們欣賞了“藍色的多瑙河”、“獅王進行曲”、“二泉映月”;孩子們表演了自編的歌舞 “給爺爺奶奶捶捶腿”、“給媽媽一個吻”……孩子們在市、區各類器樂、藝術比賽中頻頻獲獎,評委們說, 獎的不僅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注入其中的情感與表現的愛!
愛是博大的。當看到我們的孩子親切、自然地向前來觀摩的膚色各異的外賓致以問候時,當看到他們的十 指輕快地跳躍在琴鍵上,感受并表現著濃濃的愛意時,我常常難以自持,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