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小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有時候甚至你根本就不理解,但是這不重要,孩子的本性是單純的,只不過有的小孩可能外向一點,有的內向一點,作為父母首先要捉摸清楚孩子的最基本心理以后才能夠制定出一個好的教育方法。
1、建設性批評
很多父母以為批評等于傷害孩子自尊,他指出父母向孩子提出適當的批評是必須的。批評時,父母應只針對孩子對某些事情的表現,而不應針對他的個人性格,或斷定他一定改不掉壞性格,例如不要說‘你又是D呀?我估你都唔系讀書的材料啦!’應嘗試用建設性的批評鼓勵孩子,可說‘又系D,我諗你要用多花時間溫習啦!’
處處過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肯對孩子的負面行為作出批評,只會令他們將來變得不負責任。
2、勿縱容不良行為
羅澤全認為幼兒一樣懂得父母心理,他們最常用的一招叫‘情緒綁架’,以情緒攻勢去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最常見的就是‘扭計’、發脾氣、哭鬧等行為。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還不懂事、自我中心,因而會采取哄或繼續容許的政策,這其實是在不斷縱容及助長他們的不良行為。
他建議若遇上孩子使出這招時,家長最好保持冷靜,然后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冷靜下來,不要因為他們的哭鬧而屈服。
3、適當運用權威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工作忙碌,缺乏時間照顧孩子,因而產生內疚心態,在孩子面前變得千依百順,避免與他們發生摩擦,而小朋友亦懂得利用父母這種歉疚心理。他建議家長在某些管教原則上要‘企硬’,應該什么時候說‘可以’,什么時候說‘不’。保留適當的父母權威,孩子才可健康快樂地成長。
做父母的,不是要經常哄孩子開心,最重要反而是要培養他們擁有健康良好的人格。
4、堅守教養原則
要教好孩子,除了要懂得他們的心理狀態外,作為父母,自己的心理狀亦要好好調校。父母每當面對孩子的內疚、恐懼、焦慮、羞恥及后悔的心情時,便很容易放棄一些重要的教養原則,例如父母經常替子女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這其實是令他們少了一次學習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依賴的習慣。
孩子面對任何問題時,父母最好能在旁保持冷靜,適當時給予意見,這亦會有助孩子在父母身上,學會以正面態度面對生活上的種種挑戰。
孩子就像是小花,需要父母的用心澆灌,用心培育,只有好的園丁才能夠培育出好的鮮花,父母是任重而道遠,孩子可能會撒嬌任性惹麻煩,做父母的就應該有耐心,保持心理健康,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下一篇:如何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很鬧人是有內心需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