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繼有一代表說窮人的孩子就不該到城市上學的言論后,人們對于一些公信的言論開始有了質疑的聲音。最近網上人們對政協委員張曉梅關于丁克可能有心理問題的說法又提出了新一輪的質疑和批判。事實究竟如何呢?
昨晚,記者聯系到張曉梅的助理,想就此事采訪張曉梅。她表示給記者聯系。過了20多分鐘,助理給記者發來短信稱,張委員從沒說過不生孩子心理不健康的話。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時,張曉梅的訪談仍然掛在網易兩會專題首頁上。
張曉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容時尚報》出版人
網絡訪談摘要
作為每個生物很重要的本能和責任,就是傳宗接代,這也是你作為一個人的貢獻。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我們談環保、談社會發展,都是沒有意義的。我覺得選擇丁克的家庭可能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一些傷害,可能是兩性上的傷害或是來自于其他方面的傷害,可能他缺少對人的信任,也可能缺少對于家庭幸福生活的相信,總體來講我會覺得丁克是有遺憾的。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問題,比如丁克家庭、同性戀、自殺、精神病等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時候他的心理營養不充分,造成了一生的困惑。因此我更加希望國家能夠看到心理健康對人的重大影響,在女性產期讓她們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更好地承擔對孩子的撫育工作,這對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是有重要意義的。
人的生活需要兩份非常重要的營養,一份是生理營養,還有一個是心理營養:安全感、被重視、被無條件接納、肯定和贊美。我們的營養最重要是來自于6歲以前家庭所給予的,假如這階段母親不能很好地照顧孩子、陪伴孩子,孩子這一生的安全感積淀就會出現重要隱患。
拍磚
@不生孩子是心理有問題?不孕不育癥是心理疾病嗎?要不要孩子是個人的自由!
@我不敢說我女兒童年時得到的是 最好的父愛和母愛,但她的成長讓周圍的人羨慕不已。她現在還沒有小孩,我們尊重她的選擇。
@我認識的好幾個人都是直言經濟條 件不允許而不生小孩,養個小孩很花錢的。
@現在其實是養不起小孩, 你去統計一個小孩的花費和一家人的工資就知道了,很多人都在啃老,沒有老人,怕是不行的。
@謬論啊!童年時父母溺愛, 也可以影響到他不喜歡小孩子,不想要小孩子。
@難道歐洲很多國家人口負增長都 是心理不健康造成的?
頂起
@本人嚴重同意她的觀點。是啊,社會發展最根本的就是生存發展,如果連人類都沒有了還談什么發展啊?
@物種繁衍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為什么不要孩子呢?排除生理問題,那只有心理問題可探究了。
記者專訪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政問題專家夏學鑾
這是一種理論猜測
張曉梅委員的觀點仍是一種理論猜測。家庭不要孩子的原因很多,例如生理問題,又如生存壓力,以及夫妻雙方的感情問題,不能籠統地說就是這些人群心理有問題,當然我們既不提倡也不反對這種觀念,尊重別人的選擇就很好。
對于孩子而言,是否有過悲慘的童年,長大后就會選擇丁克、成為精神病、同性戀甚至自殺呢?當然,我承認童年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如果童年心理不健康,就很容易孤僻,不懂得和人的協作,很難接受拒絕。所以這位委員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但是她恰恰忽略了后天對一個孩子心靈上的改造,有一些孤兒也一樣生活得很陽光。心理的陰暗會在后天糾正過來,不能因為個別的案例就否定一個人的人生,童年和成年之后是不可一概而論的。
其實在生活中,誰還沒有一些疑問和困惑呢?如果說有心理問題的話,那么可能每個人都經不起推敲。而大部分人認為要孩子或是不要孩子都是自己的選擇,沒必要深究。
下一篇:怎樣才能治療新婚之后的早泄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母親的性格決定男人的愛情和個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