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婚姻生活可以是幸福美滿的,可是在婚姻這個過程當中總是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最后導致離婚收場,而事實上,離婚其實是可以預測的,下面我們就去看一下容易導致離婚的因素。
人格因素。美國丹佛大學的斯坦利博士指出,性格較沖動、有些神經質的人,做事不思考結果,離婚幾率高。
父母離異。子女成年后離婚的幾率也較高。此中因素很復雜,有些人可能是以父母為榜樣,在親密關系中碰到困難時,不自覺地將離婚當作一條出路。也有些人可能是在父母婚姻沖突中受到人格創傷,導致其婚后無法面對、處理與伴侶溝通的問題。
婚前同居。目前,世界各國關于婚前同居的最著名研究,算得上是新澤西州若歌大學進行的“全國婚姻計劃”。研究指出,婚前同居者在進入婚姻關系后,有較高的離婚率,外遇及婚姻暴力的比例也更高。但其性生活的滿足度,卻顯著低于婚前未曾同居者。
有過離婚史。第二次婚姻的離婚率,要比第一次婚姻的離婚率至少高出10%。
信仰不同。信仰是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信仰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有差異。就好像一個人戴著綠色眼鏡,另一個人戴著褐色的,彼此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所以信仰不同的人,較難同心,也更易離婚。
結婚過早。這方面的多項研究結果非常一致。在自由戀愛的社會中,20歲前就結婚的人,離婚幾率較高。現代社會極為復雜,可能要到23歲以后,人格才較成熟,知道自己是誰、認同什么,也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人格不夠成熟,就容易勉強配偶為自己的安全感負責,強迫配偶帶給自己快樂。這是造成婚姻問題的主要原因。
貧窮。中國有句俗話“貧賤夫妻百事哀”。研究指出,貧窮與離婚明顯相關,因為貧困可能會給人帶來壓力。
通過以上的離婚因素介紹,我們會發現其實除了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一些生活上或者物質上的原因之外,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還有素質問題也是會導致離婚的出現的,所以婚姻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慎重的去對待的心理保健。
推薦閱讀:女人到底需不需要婚姻
下一篇:分居可以挽救婚姻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婚夫婦 避開五大陷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