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心理健康學家發現,現代社會當中的人們對于焦慮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而當人們處在焦慮的狀態下,這些錯誤的認知反而會耽誤焦慮的治愈。那么問題來了,究竟人們對焦慮存在哪些錯誤的認知呢?小編這就來告訴大家。
錯誤一:患有焦慮癥的人是因為膽小脆弱
很多人認為有焦慮癥的人都非常膽小脆弱,Bienvenu卻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他解釋到,盡管很多焦慮都源于害怕,但這并不是焦慮的主因。臨床心理學家Bill Knaus在《今日心理學》上發表的文章稱:“悔恨其實才是焦慮的來源,這種情感我們都不陌生,反復出現的焦慮和恐懼,就好像在墻面上不停書寫‘悔恨’二字一樣。”
錯誤二:焦慮癥不該說出來
根據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專家Allison Baker的多年臨床經驗,她發現焦慮的癥狀是不需要掩蓋起來的,越掩飾越有害。當青少年患有焦慮癥,他們通常不會把焦慮的事說出來,因為他們以為在別人眼里這不是什么大事。他們大多數都是默默藏在心里,不表現出來,如此一來,焦慮癥狀就可能伴隨或導致其他疾病的產生,甚至造成濫用藥物的現象。每年,美國大約18%的成年人都受到焦慮癥狀的困擾,而焦慮癥狀也是兒童流行心理疾病中最多的一項,因此勇敢地說出你的困擾,你并不是一個人在受苦。
錯誤三:焦慮的問題都是源于不幸的童年
另外一個關于焦慮癥常見的誤解就是焦慮源于深埋在過去的記憶。雖然過去的經驗會影響并導致焦慮,但Bienvenu說這個提法還是有一些錯誤的地方。“童年坎坷與焦慮并不是毫無關聯,但焦慮癥也會受到人生各個階段的影響,有些人童年很幸福,但依然會在成年時產生焦慮癥。”根據“美國焦慮與抑郁協會”的建議,可以通過“正念修行(冥想)”的方式來減輕焦慮及心理壓力。
有些人,越是焦慮越是回避自己內心中最害怕的事情,其實這樣做小編認為是非常錯誤的。越是焦慮,反而越要勇敢的去面對自己恐懼的事情。當你勇敢的面對了,努力的解決了,擺脫這種內心的恐懼,你就會發現焦慮已經煙消云散了。
推薦閱讀:你有本命年焦慮癥嗎?
下一篇:五招教你克服駕考焦慮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焦慮癥的具體危害性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