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張女士問:我與丈夫分居兩地。孩子出生后,不但要上班,還要帶孩子,感覺負擔很重,就想讓婆婆幫忙看孩子,結果婆婆說身體不好沒答應。打電話跟丈夫抱怨,開始還勸我別太計較,后來就悶聲不響,再后來干脆甩話說“能過就過,不過就離”。DNQ愛康網 - 愛健康
我從小就沒受過這種氣,最近經常胸悶,兩脅疼痛,胃脹,睡眠不好,經常哭泣。而夫妻間的爭吵又時常提到“離婚”,這讓我很惶恐。有什么方法讓丈夫理解自己,或讓自己不發火?DNQ愛康網 - 愛健康
心理專家解析: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個難題也許是張女士成長的好機會。從小被寵愛,這養成了她依賴和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當在新家庭中沒有這樣的地位,就會感到被忽視甚至被欺負,激發出強烈的怨恨和焦慮情緒。從小的經歷使得她又沒有機會養成忍受焦慮和內省的能力,遇到問題就習慣歸于外因。DNQ愛康網 - 愛健康
緩解焦慮情緒,張女士需要加強覺察能力。情緒激動時,要覺察和意識到自己的沖動,反觀這是不是自己真的想表達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慎重思考了?這樣多次后可培養內省能力。當內省力增強時,她就可以不著急發泄情緒,也就有機會換個角度想想婆婆和丈夫的反應:也許婆婆真的心力不足?也許丈夫很想幫她解決但做不到?覺察能力提高的同時,她可以增強忍受焦慮的能力并且提高自主的能力,慢慢習慣自己負責、不期待他人幫助。當對他人的抱怨減少,對方的反應也會緩和,張女士與丈夫及其家人的關系也會逐漸寬松舒服起來。DNQ愛康網 - 愛健康
下一篇:盤點常見的幾種大學生焦慮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么緩解工作中的焦慮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