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被一些想法和行為所操控,比如反復想同一個問題,或者重復做同一件事。盡管他們明知這些想法和行為沒有必要,卻無法停止。當這些想法和行為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時,他就可能罹患一種嚴重但可以治療的,精神醫學家稱之為強迫癥,或強迫神經癥,英文縮寫為OCD。
患有強迫癥的患者常為那些持續的、重復的想法或強迫動作感到煩惱,并引起毫無根據的、過分的、不必要的焦慮或恐懼。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不斷產生懷疑,經常需要詢問別人,獲得他人的證實。因此,強迫癥的特征是:患者明知這些強迫想法和儀式行為沒有必要,但不管怎樣都要去完成。
強迫癥的預防:
從小注意個性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給予過多,過于刻板的要求,對于預防強迫癥的發生有很大幫助,特別是父母本人有個性不良者更應注意。
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點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
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有強迫思維時不要對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帶著“不安”去做應該做的事。 有強迫動作時,要理解這是違背自然的過度反應形式,要逐步減少這類動作反應直到和正常人一樣。堅持練習,必然有益。
注意,努力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和技巧,增強自信,不回避困難,培養敢于承受艱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是預防的關健。
咨詢要點:
(1)了解病因和發病機制。強迫癥與一定的人格特征有密切關系。具有強迫癥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現出謹小慎微、墨守成規、缺乏自信心、膽小怕事、優柔寡斷、辦事認真、喜歡過多過細地思考問題、缺乏隨和性、過于追求完美,或者主觀任性、急躁、好強、自制力較弱、并常伴有不安全感、不確定感、不適感、不完善感等。強迫癥的產生與心理社會因素關系密切,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及劇烈的情緒體驗的影響往往是此病發生的直接原因。
(2)理性療法。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癥狀中的非理,認識到癥狀的幼稚性、不合理性,并且對每一種非理性觀念都用一種相應的理性觀念去克服他,通過認識增強理性,從而使癥狀減輕。
(3)行為療法。指導病人采用意念的松弛訓練、肌肉松弛技術結合系統脫敏,或用操作條件法治療,以減輕焦慮或單一的癥狀。
(4)患者親人或要給予病人以關心愛護,既不苛求病人,也不姑息。不能長篇大論的講道理和教訓,不能追根究底,不能強求病人改變,而且有分寸地以適當的態度和行動合理地對待病人。
警惕強迫癥思維:
在強迫癥中,很多人舉的例子都是強迫性洗手,給人造成的假象仿佛強迫癥中一定有洗手這一項,其實不是的。
有一種潛在的強迫癥,如強迫性思維就很常見。它在刨根問底的人中很多見。這種人老是問一些無聊或者一些暫時無法回答的問題:如“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人為什么會從一個受精卵長成一個成人”,在如:“什么叫成功,成功是不是有一個公式”然后就反反復復的想,做功課時想,工作時想,睡覺前也想,他與那種有探索精神的人不一樣,有探索研究的人有時候會放棄這種想法,甚至轉移到其他的研究方面,而強迫性思維的人不是這樣,如果他們停止思考這些問題,他們就仿佛生活的秩序被打亂,會明顯的感到不安。這個問題沒解決之前,什么問題也不愿想,什么事也懶的做,而這種問題在常人看來,似乎根本沒必要關心,或者用一兩句話就可以解決。患者想的奇怪的問題,會長久的存在,久而久之,那種想法更是揮之不去,病人感到很痛苦又無助。
另外具有強迫癥思維的人口才都特別好,因為他對某件事關注的過于厲害,所以也確實對這個問題有研究,但你能發現他有明顯的偏執,有點“走火入魔”的味道,而且有時顯得志向很大,這時候我們都要小心,而患有該癥狀的人卻本人無發覺,還以為自己是在偉大的事業而奮斗。
由于強迫癥很容易同混淆,及打著“為真理而奮斗”的幌子,所以不易察覺,我們對這個問題應該及時的自醒,如果有,趕快找心理醫生,以免耽誤前程。
下一篇:·女性“化妝成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強迫癥出現的精神層面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