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強迫現象這類心理失調表現在當今社會很普遍,其是一種自我強迫的狀態。雖然是作為一種矛盾和沖突而存在,但其卻令當事者難以克制。那么,這種自我強迫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又是什么在其背后提供助力呢?
專家指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數種強迫傾向的表現,比如執意要把臥室收拾整齊、將備忘錄寫得井井有條,但這些輕微的強迫并不是壞事,反而能對生活大有裨益。但是,當這種自我強迫發展到一定程度,幾乎超越思維控制,其就將產生負面影響。而究其原因,可以發現,其是作為一種心理防御和矛盾轉移的手段而存在的,而它的這一功能是當事者緩解壓力和焦慮的需求。
從表現上來看,有強迫傾向的人,總是關注某一樣東西是否安全,或是否做得完美。而實質上,這種傾向是長期焦慮的一種反映,比如擔心工作是否做得好、會不會被老板炒掉、能不能找到如意伴侶等都可令焦慮持續存在,而為了緩解焦慮所帶來的不適,人們開始寄希望于持續性、重復性的動作、行為和想法。
另外,除了壓力和焦慮兩大社會因素,性格特質也是引起自我強迫的重要原因。從人格基礎來看,有強迫傾向的人,一般都存在過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義的傾向。他們最初便力圖保持對自身和周邊環境的嚴密控制,注重細節、做事認真、對自己要求過高、講究秩序,一旦事情沒能達到要求,他們的強迫傾向就開始表現出來。
因為自我強迫的存在,人們習慣性地、無休止地刻薄自己,用些莫名其妙的條條框框來約束自己、要求自己,并不斷嘗試著把周遭的一切都維持在一個自己理想化的圈子里。但最后卻總是事與愿違,只能得到身心疲憊的惡果。因此,過度的自我強迫無益反有害。
下一篇:“偷菜”潛在人格的一種釋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強迫癥與個性有何關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