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犯罪逐年上升背后 心理問題是關鍵
檢察機關建議加強疏導,預防悲劇發生
近年來,大學生犯罪問題一直呈上升趨勢:自2002年到今年1月,成都市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了199件231名大學生犯罪案件。這是近日記者從成都市檢察院的通報中獲悉的消息。
A大學生犯罪·現象
[典型案例]
大學生鐵榔頭錘擊姑媽
離家求學的楊睿就讀于成都某高校成教學院自考班,入校幾個月后因學習跟不上進度,便背著父母退了學。臨近畢業,眼見謊言即將被拆穿,楊睿想到了。后來,他又想到殺人后再。去年7月5日,楊睿來到姑媽家,趁其不備用鐵榔頭向她后腦敲去。其姑媽經法醫鑒定為輕傷。去年11月28日,楊睿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檢察官分析:大學生雖已成年,但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一些大學生的水平發育卻相對滯后。二是預期過高,情緒容易失控,自控能力較差。社會對大學生的供求關系產生明顯逆轉,許多大學生的自我預期值開始下降,他們不再擁有昔日“天之驕子”的頭銜,部分大學生容易產生消極頹廢。
[典型案例]
大學生亂拳打死小偷
去年4月8日夜,吸毒人員巫某、王某到成都某大學偷盜,正在室內休息的大學生齊某發現后追出將巫某扭住。因巫某未承認,齊叫來同學隋某某等人一起對巫某進行“審訊”毆打。后來,回來找巫某的王某也被扭進室內,兩人同時遭到痛毆至次日凌晨。后齊、隋二人提出要巫、王二人賠償,聞訊而來的巫某父母在付了500元后將巫某帶走。王某因無法拿出錢給齊、隋等人被毆打致死。
檢察官分析:多年來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偏重于知識的攝取,“重智輕德”。同時,由于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潛意識中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自矜、自驕、自負的。再由于受各種負面因素乃至頹廢文化的濡染,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產生嬗變,他們的浮躁、功利、越軌、暴力等極度膨脹。
[典型案例]
貧困畢業生淪為竊賊
家庭貧困的趙剛是成都某大學2005年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一直靠貸款讀書。因暫時無法還清5000元助學貸款,校方扣留了他的畢業證。由于生活無著,趙剛心生盜竊電動自行車出賣后換取生活費的念頭。去年5月,他從網吧上網出來,發現網吧門口停有一部電動自行車,便將鎖著的電動自行車用手提著推了10余米后被保安發現。
檢察官分析:過度追求“教育產業化”使學校對經濟利益的追逐已超過履行教育義務之責,導致學校對教育、培養青年學生這一職責的漠視。該學校完全不顧學生的利益,單方擅自扣下拖欠學費學生的畢業證,造成畢業學生難以及時就業而流失在社會上。
B大學生犯罪·特點
特點一犯罪性質多為侵財性犯罪以盜竊案為典型,其所占比例為總案件數的45%,盜竊的目標又多為同學的移動電話、信用卡、筆記本電腦等易攜帶之物。大多實施盜竊犯罪的大學生開銷較大,多有長期上網消費經歷。
特點二利用科技手段實施智能犯罪高校給大學生提供了較為優越的學習環境,然而這個具有較高素質的科學文化群體在許多經濟利益面前往往經不起誘惑,他們利用科技手段實施智能犯罪的趨勢越發明顯。
特點三由問題而誘發的犯罪大學生犯罪雖是少數,但反映出一些大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他們有的對自己估計過高,對生活現狀嚴重不滿;有的入學前性格孤僻,自我封閉;還有的學生遇事時不能冷靜處理,暴力型犯罪成了發泄的手段。
成都市檢察院的檢察官呼吁,大學應轉變學校教育理念,絕不能只注重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了人文和法律精神的傳承,不能僅限于只教會學生去做事,忘了怎樣去教會學生做人,做文明社會的合格公民。他們認為,應重視對大學生的咨詢和治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