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虛擬世界中的網絡游戲在不斷地新老交替,現實世界中,各種戒除網癮的方法也層出不窮。前天,在少年兒童出版社《戰勝網癮》新書發布會上,兩位年輕的作者向“傳統戒網癮法”提出了挑戰,在他們看來,對付迷幻世界中的“頑固份子”,一味提倡親情溝通的傳統“說教派戒網法”未必有效,而家長通過有效了解網絡知識“以網制網”,才有可能戰而勝之。
“說教派”缺乏“藥引子”
“網癮‘中毒者’早已不相信眼淚,傳統戒網法的缺點就在于溝通雙方沒有共同語言,缺乏我們這樣的‘技術派’‘藥引子’。”作者之一、20多歲的熊劍明認為,“傳統派戒網法”的治療手段主要以輔導、愛心說服為主,專家們本身對網絡游戲未必知曉,他們可能治療一部分青少年的網癮,但是對許多深度“中毒者”無法產生效果,久而久之,這些“中毒者”甚至對教育者和專家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
“‘藥引子’的作用就在于和‘中毒者’有話說,進行有效溝通,甚至還能憑借自身的‘超強功力’讓他們佩服!在取得他們的信任之后,再對癥下藥就不難了。”熊劍明本人就是資深的游戲電視節目制作人,擔任過國內最早綜合類電玩游戲節目的策劃編導和執行制作。他告訴記者,“我也曾經是‘過來人’!”早在國內網絡游戲還未起步之前,他就因為業務原因體驗過網癮,當時完全沉迷在網絡游戲之中,并持續了兩年多時間!正因為此,熊劍明和另一位作者張磊對他們自己摸索出的戒網癮法非常自信。
了解網游“以網制網”
首先,家長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網絡常用語言,如“RPWT”是“人品問題”的拼音簡寫,“PK”是指網游中的某個玩家攻擊在線其他玩家的行為,“投胎”是指廢棄刪除原有角色并重新注冊新角色,“廢柴”是指實力不強、不中用的玩家等。通過這些“行話”和孩子交流,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對目前流行的游戲,家長也要對其“成癮程度”有所了解,從而防患于未然。
其次,了解孩子的網癮程度,知道孩子到底是在玩什么上癮。一旦孩子上癮,家長依靠一味封堵的方法只會導致他們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反而會將其推向網癮深淵。孩子對自己的網游成就都是很滿意的,家長可以抱著學習的態度向孩子詢問,這時要同時運用“親情”和“技術”。
隨后,采取具體方法。共有13種之多,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和上癮程度選擇具體方法,如對于外向型孩子,可以采取轉移其注意力到體育運動、逛汽車展等其他娛樂活動的辦法;對于決斷型的孩子,可以為他們建立時間表,控制其上網時間,打破其上網規律,這叫“潛移默化法”;對于猶豫型的孩子,由于網癮患者總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只關注一個游戲,可以介紹或誘導他們不斷更換新的網游游戲等。
“傳統派”“技術派”各有追捧對象
會議結束前后,兩幅場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傳統派”更多受到家長的歡迎,而“技術派”則對孩子表現出更多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華東師大咨詢中心特聘咨詢師、“傳統派”戒網癮專家陳默也來到了現場,應主辦方要求,她在會議間隙列舉了她所遇到的“中毒者”和其父母的境遇,其中曾有傷心欲絕的家長跪倒在她的面前請求支持,她繼而發出了網游碰不得,是“精神鴉片”的指責,對此在場的父母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
會議結束后,一名高中生則由父親帶著來到熊劍明面前,“我玩的是《魔獸世界》,你喜歡嗎?”“這款游戲源自歐洲,比一般韓國游戲更有美感!”沒過“幾招”,這名學生說話時就開始流露出佩服的眼光。
背景:陶宏開曾遭中學生“踢場”
今年4月,“網絡文明愛心大使”陶宏開來到申城,為數百位家長孩子送上“用愛心和科學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專題演講,他認為,網癮是不當家庭教育方式的產物,父母從情感入手做文章,就可以幫助孩子成功“脫網”。不過,一名中學生在現場對這一方法提出了質疑:陶教授的演講過于側重愛心和親情,卻沒有體現出科學性,甚至對何為網癮也沒有具體量化說明。當場即引發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場爭論。
李征
下一篇:互聯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調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前進行調整狀態的心理處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