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緣起
女孩一天反復上廁所達20余次
一個表情比較嚴肅的母親帶著一個21歲的女孩來到我的診室。女孩的主要癥狀是不停地上廁所,白天總有尿意,可反復上廁所達20余次,嚴重地影響其白天的學習。每天晚上睡覺前也如此,直到很晚才能睡著,不過,晚上她只起夜兩次,睡眠的質量還可以。母親已經帶這女孩反復在泌尿科就診多次,未查出有何不妥,除了其不規律外:她每月來兩次。
女孩說她這種尿急的情況是從她進入大學后開始的,她幾乎完全不能適應新的生活,主要是因為走廊上經常通宵地響著各種聲音。她習慣于在9點左右上床睡覺,由于不能睡著,又不好對同學抱怨,就只好一遍遍上廁所來緩解自己的煩躁,后來就形成了現在的樣子。母親補充到:我們結婚較晚,28歲才有了這個丫頭,把她看得很重,她開始出現這個癥狀時我們還以為她身體出了問題,帶她到各個大醫院反復看專家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最后,我們只好建議她回家來住。在我們家里睡覺較早,9點就上床,丫頭回來后雖然沒有學校的吵鬧聲,但她仍然有尿急的現象。
●醫生分析
控制大小便總是與父母對孩子所實施的管教聯系在一起
我注意到,女孩的母親身材略矮微胖,面色赭黑,而女兒卻長得不矮,面色白皙、戴著寬框黑眼鏡、顯得臉部消瘦,但實際上身體并不瘦。她表現得怯生生的,主要由其母親在作描述,以至于從開始我就認可了她的依賴、弱小和毫無主見。總之,“瘦弱”是我對這個女孩最深的印象。還有的隱約印象為,這一對母女如張愛玲小說中的許多母女關系:互相依賴、互相提防、互相嫉妒,是灰暗而晦澀的。
“尿急”從的意義上來看是控制不良,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控制大小便總是與父母對孩子所實施的管教聯系在一起,并經常成為孩子與父母之間互相斗爭、互相控制的媒介,如兒童遺尿癥既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父母養育方式不當的因素,如過于嚴厲,或再生新的孩子后置老大于疏忽之中時也可能導致孩子不敢成長或不愿成長,通過遺尿來獲得關懷,放棄自己照顧自己的責任,不過太過關心的父母也會造成孩子對大小便的控制問題,比如孩子需要獨立時遭到父母的反對、責罰,因此,內疚和自責感會成為他們/她們每次面臨與父母分離時的主要沖突,尿急或便秘便可能是這種沖突的后果。
第 1 2 3 頁 >>>
下一篇:她為何不愿談戀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讓“成功焦慮”誤人子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