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不久前,一個剛剛拿到高中錄取通知書的男孩被殺害在北京西單街頭,兇手是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而悲劇的起因不過是幾句口角。
少年暴力事件屢見不鮮,而且誘因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為什么在年幼的孩子心中,會積聚起難以遏制的暴力性?
幾百年來,人的“性善”、“性惡”論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人的暴力性和攻擊性源于我們內心“惡”的能量,而有人認為這是后天形成的,是對自我的認識出了問題。
不管怎么說,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來自內心深處的暴力傾向。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感受到極度震怒,或對某人的“切齒”痛恨。其實,這些內心沖突都是有原因的,多一些觀照,能夠讓我們對自身多一些認識,知道它是怎么來的,能夠把可怕的暴力傾向化解在萌芽狀態。
老師,別讓我流淚
A 16歲 高中生
“其實老師往往不知道,他們給我們的失敗感將伴隨我們的一生。”她清楚地記得,初中的同桌是個成績不佳的女生,一次數學練習卷子不夠了,老師走到那個女生身邊時,正巧發完最后一份。老師抬頭對那個女生說:“你就算了,反正你也不會。” A看著自己的同桌趴在桌上哭泣。第二天, A將復印的卷子遞給同桌,可她將卷子撕碎,扔向 A,一片片散落一地。
A升入高中了。她有一位才氣和脾氣同樣火暴的老師?!八麖膩頉]有直視過我們的眼睛,總是以急促、密集、輕蔑、不容置辯的口吻剝奪我們說話的機會。”一天,老師又訓哭了一個同學。 A站起來:“老師,你沒有權利剝奪我們的自尊……”老師瞪大眼睛,面紅耳赤地咆哮著, A大聲和老師爭吵,直吵到下課鈴聲響起。
A說:“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不那么激烈,但我就是要他痛,當著大家的面,讓他感覺一下我們有多痛?!?
爆發的火山在哭泣。原以為熔巖會凝結成厚厚的巖層,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然而,熾熱的巖漿既燙傷了別人,也燙傷了自己。誰又能明白,傷人的巖漿,正是火山的淚水?
>>>下一篇:青春性令人擔憂 給孩子們了解自己身體的知情權(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丑”字阻斷了他的上學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