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少年渴求“隱私關懷”
1 為了解中學生的青春健康理念,我們不久前在北京進行了一項調查。一天,我們來到一所普通中學的高二年級某班。我們把發放的問卷收回以后,就按計劃召開兩個小型座談會。我負責召集男生。 6名男孩子是隨機挑選來的。座談內容涉及男女同學的交往、與家長的溝通、對學校開展教育的建議。座談會氣氛很活躍,在既不是家長、又不是老師的成年人面前,孩子們似乎還能暢所欲言。但我發現,坐在一邊的那個“大男孩”說話有些吞吞吐吐。看他的神情,好像有心事。當他的目光和我對視時,他便立刻回避地低下頭去。他的那份躊躇令我生奇。座談會結束以后,我請他留下來。“你好像不快活,有什么事我能幫助你嗎?”他頓時漲紅了臉,神情緊張,囁嚅著,淚水在眼眶里打轉。“老師,我是一個很壞很壞的人,我干了一件很下流、見不得人的事。我想改,但一時又下不了決心。老師,我如果對您說了,您能為我保密嗎?”我沉思了片刻,回答道:“你知道自己干的是壞事,又想改,這本身就是改變的開端,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我也絕對為你保密!”得到肯定的答復后,他說,這件事情一下子說不清楚,他想抽個時間找我面談。我當即給了他我的地址和電話并約好了時間。
他如約而至。這是一個發育正常的小伙子,高高的個兒,但并不很壯實,臉色有些蒼白,稚氣未消。神情中的那份沮喪與他的年齡不相稱。他環顧四周,見沒有別人,才放心地坐下來。他向我敘述了那件困擾著他近一年的壞事。
“我今年18歲,父母都是鐵路職工。在我上高一不久,我家樓下一個列車員結婚了。新娘是一個單位的會計,她丈夫經常跑車,每個月大約只有一半的時間呆在家里。而新娘的工作比較清閑,每天下午早早就下班回家了。她家住二樓,我家住四樓。我放學回家,常見她從窗口向外張望。有一天,我放學路過她家門口,門是大開著的,她招手請我進去,讓我教她玩電腦游戲。我高興地答應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她當時穿的衣服很薄,領口開得很低,白白的、嫩嫩的脖子和高聳的,使我不敢正眼看她。我教她操作電腦的時候,她靠我很近,一種女人身上特有的芳香,令我的心怦怦跳,頓時一股熱流涌遍全身。這是我第一次挨女人這么近。我有點心慌意亂,匆匆給她講了操作方法之后就離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