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給厭學孩子開藥方:每天痛快玩1小時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24
閱讀 :382
一位三年級小學生整天愁眉苦臉、精神渙散、學習成績不佳。沒想到,心理學專家開出的“藥方”竟然是:讓孩子每天放學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個小時。這個“方子”還真管用。
這是記者日前從由天津市少年宮承辦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參與式培訓講座上聽到的新鮮事兒。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特約培訓員、心理學博士陳學鋒介紹,這位三年級小學生小名叫明明,今年8歲,家長每天給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放學后不是上英語課就是上鋼琴課。從三年級開始,家長發現,孩子每天對學習不僅沒有興趣甚至充滿厭惡,學琴時也心不在焉,整天打不起精神來,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陳學鋒全面檢查了孩子的智力和學習狀況后,開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藥方”:讓孩子每天放學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個小時。家長將信將疑地照做了,結果不出一個月,孩子不但臉上多了笑容,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
陳學鋒告訴記者,小明明的個案帶有很大的普遍性,目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孩子“玩”的時間太少的現象。他說,“玩”之所以成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的兒童的一項重要權利,是因為“玩”是兒童認識環境、探索世界的最自然、最主要的方式,“玩”是兒童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實踐證明,兒童時期“玩”得開心的孩子往往易于形成開朗的性格、開放的心態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這些都為孩子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