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依賴的心理對話
問:我是一個初一年級的學生,在爸爸媽媽耐心、細致的輔導下我考入了理想中學。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抓得很緊,經(jīng)常給我指導功課。這次期末考試前,爸爸出差,媽媽又生病了,我自己復習功課。期末考試成績一公布,我的數(shù)學、英語兩門成績不及格。老師讓我好好找一找沒有考好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缺少了父母的幫助,復習出了問題,才沒考好,你看是不是這個原因呢?
答:從你的情況看,我認為你找的原因似乎是對的,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你在學習上缺乏獨立性,有依賴心理。調(diào)查表明:目前在學習上依賴大人的學生人數(shù)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獨生子女。依賴心理較重的學生,獨立意識差,缺少應(yīng)變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過多地依賴別人而不能自立,害怕艱苦。在人際交往方面缺乏主動性,不合群,缺少社會經(jīng)驗,也不易接受教育,因此,依賴心理阻礙你成長。
問:我從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爸爸媽媽總不讓我做,慢慢地我也懶得做了。
答:這正是造成你今天有依賴心理的主要原因。由于錯誤的家庭教育與教育觀念,爸爸媽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思想,導致他們從小就自愿當你的家庭“助教”,認為這樣才能不辱使命。錯誤的教育思想導致錯誤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長不能根據(jù)你的年齡變化而調(diào)整對學習的指導方式,對中學生也像對待小學生那樣,許多應(yīng)該由你獨立完成的內(nèi)容都由他包辦代替了,多年保姆式的教育使你產(chǎn)生了較強的依賴心理,結(jié)果出現(xiàn)了教育的負效應(yīng),釀成了今天學習靠父母、失去父母的幫助就大起大落的苦果。
問:您的分析是對的,可爸爸媽媽也是好心啊。
答:你要克服自己的依賴心理,必須丟開父母這個保護傘。古人說:教育子女必為之長計,你把我所說的意見轉(zhuǎn)告你的父母,同時下決心培養(yǎng)自己獨立學習能力。你不是老人,扔掉“拐杖”只會使你走得更堅定。
問:我自己該如何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呢?答: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是要去做、去闖、去實踐的。當然,要一步步去走,逐步減少父母的幫助。要注意三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獨立生活的能力讓自己從小到大,由易到難承擔一些家務(wù)勞動或自我服務(wù)的勞動;二是獨立學習的能力,家長的輔導并非不可以,但不能沒有他們的輔導你就難以學習,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以及學科的不同總結(jié)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校老師的教學指導下,中學生完全可以獨立進行學習;三是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自己要先想想怎么辦,不要只知問怎么辦。即使比較難辦的事情,需要別人幫助,也不能讓別人大包大攬。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弱又與責任感的大小有聯(lián)系,因此,要在做事情中增強自己的責任感,一具有責任感的中學生,會自覺同依賴心理作斗爭的。